藍盈瑩:我想讓自己的一生過得有選擇
我不大喜歡功利這個詞,其實是有悖我初衷的,我始終相信著努力就會有收獲,努力你不一定會成功,但你努力一定會有收獲。我想要的東西是成長本身
發自:長沙
責任編輯:楊靜茹
三十歲那天,藍盈瑩一時興起坐上了駕駛座。六年前,她開車撞上消防栓,從此再也不敢碰方向盤。這成為橫亙在她心頭的一個陰影。而立之日的儀式感帶來了勇氣,她載著家人朋友去了濕地公園,玩飛盤、吃蛋糕,還練了會兒車技。
這件事精準地反映了她性格中的兩面——按部就班與隨性之至。重新開車早早提上日程,但具體什么時候開、在哪里開、怎么開都是隨緣。
這是父母的性格與教育方式在她身上的融合。母親嚴格,極具規劃性,從小給她布置每天、每周、每月的任務;做完一套題馬上能拿出第二套題;遇事總做最壞的打算,很悲觀。父親熱衷快樂教育,常偷偷帶她出去玩,也會說服母親給她放個假,總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是典型的樂觀主義者?!?/p>
她的生活因此在散漫與緊迫間跳躍,她每年元旦立下年度規劃,看多少本書、多少部電影、學什么技能早早就安排好,甚至在五年前,她已經定好了十年規劃,這讓她看起來有些急切??稍谒捏w系中,她自洽地認為,這是自我敦促、避免拖延的最好方式。實際上,真正履行時父親的性格又會冒出來,讓她多少能夠獲得一些輕松——具體看什么書、什么電影、怎么學并無細致要求。有時,這種輕松甚至以打破計劃的形式到來,比如2019年元旦寫下的“給自己寫一封信”就被她完全忘記?!拔疑砩霞扔泻芎脧?、很有規劃的一面,又有遇到很多事情以后特別會給自己找臺階、迅速化解的一面?!彼f。
藍盈瑩身上的種種,皆是二者在體內生根發芽后的分岔。和同齡人一樣,她趕上了飛速發展的21世紀。世界被數不清的門架構,好奇是她推門的動力,推開一扇很快推向下一扇。在她的日常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成長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青年的面目:興趣廣泛、涉獵眾多、心懷抱負、未經世事、拒絕控制、渴望獨立。她對世界依然抱有熱情,堅信所有的積累都有應取之處,不管名著、閑書或是成功學,她看了很多大道理,等待著這些理論在接下來的漫長人生道路上被證實或證偽。
藍盈瑩在《乘風破浪的姐姐》 的初舞臺
她的成長被善意包圍,“幸?!焙汀捌巾槨笔浅3霈F的詞匯。在家里,她是獨生女。演員生涯之前,她零基礎考上中戲,第一部電影是陳嘉上團隊的《畫壁》,第一部電視劇是至今仍反復播出的《甄嬛傳》。畢業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人生中出現的為數不多的波折,都被她以“努力”化解。這讓她愈發堅定了“努力就有回報”的信念。
在藍盈瑩的描述中,當下的時代癥候似乎都與她絕緣。
她從不失眠,眼睛一閉一睜就是天亮。她少有抑郁,只在第一次遇見《甄嬛傳》浣碧時,遭受過自身與角色三觀沖突帶來的痛苦。她絕不“喪”,如果周圍的人都很喪,那“他們喪他們的,我積極我的”。所以她總是習慣性地呈現努力,認為“野心不是貶義詞,為什么我們要忌諱談自己的努力?”
她沒有社交恐懼癥,真人秀里少有獨自玩手機的鏡頭,甚至會拉落單的伙伴加入眾人聊天。她喜歡人群,熱愛集體活動,感覺“一群人一起練,看到別人很努力,自己會覺得很振奮”。她的興趣在于打泰拳、打羽毛球,討厭獨自擼鐵和無氧,一定要做也會帶著健身教練一起——那就不是一個人了。
這些描述不加掩飾地呈現在真人秀中,藍盈瑩的優缺點被鏡頭迅速放大,圍繞她的爭議愈演愈烈。她一度拒絕接受負面信息,一定要面對時,“化為動力”是她的一貫選擇。
獨處的時間用于自省,包括但不限于閱讀、看影視劇、復盤過往與記錄感受。錄制完一檔談話節目后,主持人認為她與醒來死亡體驗館的創始人丁銳很像,推薦她看丁銳寫的《醒來》,她趁著錄制節目的間隙已經翻了三分之一。結論是“他是一個有趣的人,但是我們還是不一樣”。
她相信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所有的公平都能得到伸張??吹叫郧峙团巴陌讣?,她會氣到睡不著覺,也會對一些社會事件的不了了之耿耿于懷。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