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看粵首條高速:廣佛高速17年間車流量漲三倍
翻看廣東高速公路建設歷史,廣佛高速必然是亮眼的一筆。作為粵首條高速公路,廣佛高速于1989年正式通車。
據廣佛高速總經理曹建平介紹,廣佛高速通車前,如果一個人要從佛山南海丹灶去廣州,需要先搭船過河、再搭火車進城,有限的公路也被人車擠滿。僅數十公里的路程,卻需要開車近兩小時,而廣佛高速直接將穿行廣佛的時間縮短至20分鐘,極大方便了兩地民眾的出行。
與廣佛高速相接的高速之一,就是于1996年通車的佛開高速。它是佛山第二條高速、江門第一條高速,被譽為“粵西大動脈上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佛開高速的終點與開陽高速相接,開陽高速還曾被媒體譽為“粵西融入大灣區的黃金通道”。
廣佛高速:開創中外合作建設高速公路的先河
高速助力廣東騰飛,路網為城市發展添翼。廣佛-佛開-開陽高速的打通,鋪就沿途城市富民幸福路。
廣佛高速全長15.7公里,是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框架下,廣州連通佛山的主要交通樞紐,在廣佛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成通車三十余年,廣佛高速車流量快速增長,2015年車流量已經突破5000萬輛。而2019年車流量更是達到7597萬輛,是2003年的3倍有余。
值得注意的是,廣佛高速是國內首條中外合資建設、經營、管理的高速公路,也拉開了廣東高速公路建設的序幕。當時,香港珠江船務有限公司與廣東省公路建設公司簽訂協議參股25%,成立廣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雙方約定以各自認繳的出資額對合資公司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除了融資方式的創新,廣佛高速還開創不少先例。例如,在車流量快速增長之際,為保證高速公路達到安全、暢通、舒適等要求,廣佛高速成為全國復式收費模式的開創者。在車流高峰時,曾利用1條車道開設7個復式收費窗口。
佛開高速:17年間車流量漲了近七倍
廣東省高速路網的不斷完善為粵西地區融入大灣區開辟了快車道,其中,佛開高速的建成通車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與粵西地區的產業互通、經濟互補。
佛開高速全長80公里,雙向八車道,全線互通立體密集,共設15座互通立交,并與10條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數據顯示,佛開高速公路交通量逐年驟增,2019年車流量7668萬輛,是2003年的6.7倍。
粵西經濟藍圖正在徐徐展開。東接佛開高速,西接陽茂高速,開陽高速溝通了珠三角地區與粵西南片區。隨著區域經濟發展與交流聯系愈加頻繁,開陽高速車流量逐年攀升,2017年車流量已達3233萬輛,呈現飽和狀態。
三路串聯四城:高速帶動沿線產業發展
這一系列高速公路的建設,串聯起廣州、佛山、江門和陽江等四地的互聯互通,也促進各地的經濟發展。
曹建平說,廣佛高速的通車帶動沿線工業區的發展。當時,村村興起工業區投資熱潮,其中,泌沖村開展花卉等基礎產業,里水鎮發展成全國知名襪子和內衣生產名鎮,大瀝鎮成為“中國鋁產業基地”……
佛開高速和開陽高速發揮著類似作用。佛開高速是“廣佛肇經濟圈”和“湛茂陽都市圈”的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縮短江門往返廣州、佛山的時空距離;開陽高速助力了沿線產業帶的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從地圖上看,緊鄰開陽高速公路的出口,就有開平市翠山湖新區、恩平市工業園等。
從四地的產業結構看,2020年廣州第三產業增加值高達1.8萬億元;佛山以制造業為主導,第二產業占比突出,2020年第二產業增加值超過6億元;江門、陽江的第三產業占比則相對較高,開平翠山湖科技園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園區內多家企業都是從佛山、廣州等地轉移過來的。如今,開陽高速的擴建緩解道路堵塞問題,縮短物流等方面的通行時間,增強翠山湖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