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速看中國,體認中國發展之路
日前,“沿著高速看中國(廣東)”主題采訪活動在廣州啟動,活動將以高速公路為經緯,探訪廣東21個地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亮點,媒體沿著高速公路從歷史縱深、地理人文、發展變遷、民生改善等多個視角,全景展現建黨百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4月初啟動的“沿著高速看中國”活動,于公眾而言或許有似曾相識之感。2020年10月,包括央視、南都、澎湃在內的多家媒體曾聯合推出“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報道,并發掘衍生出“遲來的春節”等多個熱搜關鍵詞,引發各界熱議。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姊妹篇的“沿著高速看中國”,是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對中國大地滄桑巨變的集中回看與精華預覽。
從高鐵到高速,有看不夠的壯美中國,有品不完的壯麗山河。
作為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代表與象征,高鐵與高速在歷史的維度中不僅意味著技術與速度,更攸關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繁榮和變革。特別是圍繞高速公路所徐徐展開的,正是一份整個中國社會圖強求變的雄心:1988年,作為中國大陸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012年,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9.6萬公里;2013年至2020年,新建成高速公路6.4萬公里,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一組高速公路建設發展的大數據,是你我實實在在的生活,是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中國。由一條條高速公路串聯起的,也恰是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不斷迭代、不停演進的大格局與大氣魄。
改革開放之初,“借款修路、收費還貸”的高速公路建設嘗試就是在廣東破冰,彼時南粵大地的先行先試集中映射出整個國家騰飛起步的決心。2020年,廣東省的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經突破10000公里,連續七年位居全國第一,廣東成為首個高速通車總里程“破萬”的省份。實際上,舉一地之力借款、籌款修路的場景此后亦曾在多個地方上演,其中可能也曾不乏不解與抵觸,但現在全國高速路網幾乎日新月異的可喜面貌表明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這不僅足以讓前人欣慰,更讓身處社會高速巨變中的每一個普通人,切身感受、體會和收獲著國家發展的紅利。
當自駕游不再是社會上一小部分年輕人獨享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普通人正在用他們的車輪、他們的眼睛丈量見證著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成長。道路在拉近人與人、城與城之間的距離,技術在重塑世界呈現給人們的模樣,高速路聯結成網匯聚著國家和區域發展的持久活力,傳遞著市場強勁蓬勃的爆發力。
沿著高速看廣東,儼然就是對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景式呈現:作為珠三角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黃金走廊”的廣深高速,依然在見證并參與著整個中國“最繁忙”區域的發展;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也正在秉持著它“一橋連三地”的使命,守護著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大灣區;沿著高速看廣東,在8條經典線路串聯起的多座城市里,更有一個個鮮活的創業者和他們曼妙的創業夢……
沿著高速看中國、看廣東,這令人欣喜的公共體驗還遠遠不止于國人對速度的追求,更顯現出以道路、交通為切入點的國家發展大脈絡——因為它指向著人類社會更為緊密的聯系、更開放的胸懷以及更為通達的世界觀。
呈現在世界面前的一條條中國高速,也是充滿想象、不斷迎接挑戰的中國發展之路。沿著高速看中國,看到中國道路的速度與前景:那里陽光正好,那里大道直行!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