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風聲鶴唳的庚子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晚清重臣陳夔龍。
困居無聊,偶翻書架,居然找出一冊1983年版的《夢蕉亭雜記》,想起幾天前馬忠文兄說起此書他置案頭常讀,攤書桌上一看,竟然為之著迷。此書何時所買,已渾不記憶,印象中似乎還買過另一個出版社的不同版本,1983年還是百廢俱興的萌芽時代,這本清朝遺老所撰的小書已經重印,可見當時知識界對它的重視。
作者陳夔龍(1857-1948),字小石,號庸庵,貴州貴陽人,是晚清最后一位過世的封疆大吏。他1948年才在上海病故,抗戰勝利后,他是碩果僅存在晚清官至一品的遺老,連蔣介石對他都敬重有加。遺老們則稱呼其為庸庵尚書,小石宮保。記得高式熊師還對我說過,他1946年結婚時,庸庵尚書是首席主賓,這榮耀當時可了不得。
《夢蕉亭雜記》初版刊刻于1925年,我手頭這個本子即版刻的影印本,因當時節省工錢,三十多年前讀者啃無標點的書也較為普及,后來才出標點排印本。庸庵是晚清讀書人出身,他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中了進士,文筆還是相當不錯的。書中記述很多重要場合,如庚子辛丑之間很多奏稿,是由他來起草,這是他出身基層官僚所練就的基本功。
書中所記的,大部分是其身歷的晚清史事,而其中又以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和辛丑議和,所記最為詳細。在今人考證庚子之役時,此書因較為詳細和可信,經常被作為信史引用。此書序言由馮煦(金壇人,光緒朝探花)所寫,說書中“光宣兩朝朝章國故與其治亂興衰之數,言之綦詳”,剛好過去兩個庚子,重新審閱當年這場慘敗的戰爭,格外有趣味。
拳亂初起,陳時任署理順天府尹,即北京最高行政長官,他頗熟悉京城內外事務,庚子(1900)五月十八日,拳民在京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