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 聽網課,看“綜藝”節目,能代替讀書嗎?

電子媒體傳播的知識大多是用嘴來說和用耳朵來聽的,所以是一種“次生口語”的表述。相比起文字媒體來,無論是電視文化還是互聯網文化,次生口語在分析、推理和判斷功能上都受到限制,無法與文字媒體的深入和周全程度上相比。

責任編輯:劉小磊

政治哲學教授登上《奇葩說》導師席,曾抨擊娛樂文化“廉價膚淺”的文化名人走上《吐槽大會》舞臺,教授和專家紛紛在B站或喜馬拉雅上開課,越來越多的專業知識分子以啟蒙的姿態加入大眾媒介,啟蒙真的在回春嗎?知識普及就是啟蒙嗎?當下的互聯網大眾傳媒為知識普及和啟蒙提供了怎樣的機遇?我們需要如何思考互聯網時代的知識傳播和啟蒙問題呢?

電視和互聯網時代的次生口語文化

互聯網為大眾傳媒帶來了一場真正的“媒介技術”革命。媒介技術的革命為知識傳播的話語方式創新創造了條件。綜藝和知識性音頻這樣的網絡節目就是數碼媒體時代的話語方式創新。由于電子媒體傳播的知識大多是用嘴來說和用耳朵來聽的,所以是一種“次生口語”的表述。次生口語的知識傳播手段與口語相似,使文字媒體的那種嚴肅理性思考受到了限制。

提出“次生口語”概念的美國學者沃爾特·翁。

美國著名的文化史大家沃爾特·翁(Walter J. Ong)在他的名著《口語文化和書面文化》(何道寬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里提出了“次生口語”的概念,這是區別于“原生口語”而言的。原生口語是在文字媒體成為主要交流手段之前的自然口語,無文字或不識字人群中用口耳相傳的辦法互相溝通和交際,形成原生口語文化。次生口語是非自然的文字化口語,它受文字影響,但又有別于文字媒體,“這種新的口語文化和古老的口語文化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參與的神秘性、社群感的養成、專注于當下的一刻,甚至套話的使用,都是如此”。電視的語言是通過口頭表述的,但卻又是文字化的,形成了一種典型的次生口語文化。

美國傳媒學者波茲曼曾在《娛樂至死》(章艷譯,中信出版社,2015)里對電視文化限制和削弱文字的嚴肅思考表示極大的憂慮。他說,文字有一種“有序排列的、具有邏輯命題的特點,能夠培養……對于知識的分析管理能力。閱讀文字意味著要跟隨一條思路,這需要讀者具有相當強的分類、推理和判斷能力。讀者要能夠發現謊言,明察作者筆頭流露的迷惑,分清過于籠統的概括,找出濫用邏輯和常識的地方。同時,讀者還要具有評判能力,要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對比,并且能夠舉一反三。為了做到這些,讀者必須和文字保持一定距離,這是由文本自身不受情感影響的特征所決定的。這就是為什么一個好的讀者不會因為發現了什么警句妙語而欣喜若狂或情不自禁地鼓掌——一個忙于分析的讀者恐怕無暇顧及這些”。

尼爾·波茲曼和他的名著《娛樂至死》。

今天,互聯網的次生口語文化再度將嚴肅思考受損的問題擺到了我們的面前?;ヂ摼W與電視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種次生口語和文字的混合媒體。相比起文字媒體來,無論是電視文化還是互聯網文化,次生口語在分析、推理和判斷功能上都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