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 | 安踏集團李玲:發揮“采購杠桿”作用,帶動行業邁向碳中和
在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過程中,品牌企業要主動發揮自身影響力,擔當供應鏈管理責任,積極協調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強環境管理,為他們開展減排活動提供支持,從而帶動行業邁向碳中和。
中國是紡織品生產消費大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和行業規模,決定了行業邁向碳中和面臨眾多挑戰,不能一蹴而就。
在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看來,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國家和行業層面給出碳達峰路線的指導和要求,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參與,促進形成追求環保的消費風尚。然而,在當前運動服裝消費中,款式設計、產品價格、明星代言等都是重要的因素,相對而言,環保因素的占比仍然很小。
但是,也應該看到,年輕一代的環保消費理念正在形成。
在過去幾年,安踏一方面發揮品牌商的“采購杠桿”作用,激勵供應商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和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環保產品,供消費者選擇。五年來,盡管由于規模持續增長帶來了能耗總量的增加,但自開展碳足跡管理以來,安踏的碳強度持續降低。
持續降低碳強度
南方周末:2020年安踏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達成合作,表示將共同開發和推廣紡織行業綠色轉型創新解決方案。安踏將為此做出哪些努力?
李玲:2020年安踏與WWF達成合作,就是要在環境領域開展更加系統深入的項目,我們確立了供應商環境管理改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開發環??沙掷m產品三個核心領域。雙方將共同推廣紡織工廠評估和改進系統(FAIS);共同開發和推廣紡織行業綠色轉型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分享、交流紡織行業內不同利益方的最佳實踐,實現更好的供應鏈管理和全行業的協同行動,最終達到促進紡織工廠綠色轉型的目的。
具體的目標是:參與并持續改進至少3000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供應商的水、能源利用、廢棄物排放和供應鏈管理;實現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30%;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2.5%;主要水污染物(COD、氨、氮)總排放量累計減少15%;以此減少紡織行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削減淡水、氣候和生態系統足跡。
南方周末:安踏從2015年開始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碳足跡管理,截至目前安踏在碳管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玲:安踏是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在探索作為一家公眾公司應該承擔哪些社會責任。毫無疑問,環境保護是很重要的方面。從2015年開始,安踏集團通過發布ESG(環境、社會和管治)報告對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表現進行披露,接受監督,持續改進。五年來,安踏的碳強度連年遞減,截至2019年底累計減少了44.6%。同時,安踏集團非常重視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循環利用,倡導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我們已經連續兩年沒有使用煤,持續減低天然氣的用量,進一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激勵供應商重視環保
南方周末:安踏在建設綠色供應鏈方面開展了哪些關鍵行動?
李玲:作為企業公民,安踏集團生產的每一件產品,研發的每一項創新,無不圍繞著一個目標:以更小的影響,創造更大的價值。在效益不斷提升的同時,我們引進國際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并拓展至供應商管理,延展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的全環節。
從產品設計階段開始,安踏集團就將環保因素考慮在內,努力拓展新型環保物料的使用,不斷改善產品設計工序工藝,提高產品的能效,減少碳排放。
在產品制造過程中,嚴格按照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要求,持續進行碳足跡管理、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化學物質管理、廢棄物管理。
著力構建綠色儲運體系,在提升倉儲、物流基礎能力和運營能力上不斷努力,爭取以更輕更標準化的包裝、更短更精準的運輸減少產品儲運過程中消耗的燃料;物流中心的全面投入使用為物流過程及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制定《標準營運手冊》,幫助門店在銷售營運過程中有據可循。通過明確規定營運電燈的流明度,減低旗下店鋪對該社區造成光污染,合理優化鞋盒的大小,希望通過更準確的體積大小,減少浪費紙質材料。特別強調優化購物袋配送模式,幫助改善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避免資源浪費。
南方周末:安踏為環境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的供應商提供了哪些支持?
李玲:安踏的生產鏈條上有很多合作伙伴,我們致力監管供應商的表現,確保他們在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遵循適用的準則,符合法律的要求,與我們一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對供應商在環境方面的帶動,安踏首先是發揮品牌商的“采購杠桿”作用,激勵供應商重視環境保護。
相對而言,一級供應商的環境管理做得較好,彼此之間很容易就環境要求達成共識,中小規模的供應商就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我們每年召開的供應商大會上,針對環境保護的教育宣導也是重要內容。
南方周末:安踏在引導綠色消費方面做出了哪些創新嘗試?
李玲:安踏每年在零售端要賣掉一億多件衣服、七千萬雙鞋,我們在全國有一萬多家門店,因此在消費端倡導綠色消費,和消費者共同開展環境行動是我們的重要實踐。
我們希望通過市場端的綠色消費宣傳教育,培養更可持續的消費行為。從全社會的消費偏好看,綠色環保正在成為重要的消費選擇。消費者不僅僅關心產品品質,也開始重視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友好。在這一趨勢下,安踏集團推出更多環境友好產品,并圍繞產品以多樣化的方式影響消費者。比如安踏從年輕人喜歡的“霸道”IP入手,推出了安踏首款用可降解或可回收材質制作的環保鞋,將環保理念融入產品設計、生產、研發和制造的過程中,讓消費者穿得好看的同時得到環保生活理念的熏陶。
目前安踏已經推出環保纖維面料服裝累計1800萬件,無氟防水面料服裝累計400萬件,有機棉面料服裝累計293萬件?!皢灸芸萍肌杯h保系列回收了940萬個廢棄塑料瓶,減少自然界的塑料污染;咖啡紗系列回收使用咖啡渣約100噸,為實現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除了產品之外,安踏在門店和包裝設計上強化環保元素,推動減少過度包裝,塑料包裝袋由PE(聚乙烯)材料逐步轉為100%可再生循環LDPE(低密度聚乙烯)環保材料,同時將探討取消或減少塑料包裝使用,紙包裝采用符合認證的可再生環保紙張,通過門店店員鼓勵消費者循環使用購物袋等措施。
引導環保消費潮流
南方周末:紡織服裝行業邁向碳中和面臨哪些突出挑戰?
李玲:首先我們還是要直面行業特性。中國是紡織品生產消費大國,市場需求和行業規模都很大,紡織服裝行業天然對環境存在影響,這就決定了行業的碳達峰碳中和進度沒有其他行業那么快,但行動又迫在眉睫,因此就需要國家或行業層面設置科學的減排路線和目標。
其次,從供給側看,旗幟鮮明、廣泛開展環保產品開發設計銷售的企業還是少數,沒有更多的品牌加入環保行列,就很難形成行業的環保風尚。
第三,從消費側看,盡管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但還遠沒有到普遍愿意為“環?!薄吧鐣熑巍钡戎Ц兑鐑r的程度。需求和供給是個相互促進的循環,沒有消費者的參與,企業端的動力也不會持久。
另外,環保話題也需要“破圈”,這就需要發揮媒體公共教育的功能,把一些專業的概念、知識通俗化,讓公眾更好地理解。
南方周末:你對紡織服裝企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實踐有哪些建議?
李玲:第一,最好能有系統的頂層設計,就是從一開始就將減排目標和策略納入企業運營管理的整體戰略中,以便持續跟進和修訂。2020年安踏集團對過去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理念和實踐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建立以“MOVE”為核心的社會責任管理策略框架,明確卓越管理(Management)、更優品質(Optimization)、價值共創(Value)、美好體驗(Experience)四大重點行動領域,環境友好實踐就是我們價值共創的重要內容。
第二,從披露自身的環境信息著手,對企業生產運營環節的碳足跡進行準確的識別,通過披露進行公開的承諾和改進。
第三,在銷售和品牌傳播中,有意識地把環保作為和年輕消費者溝通的重要話題。我們看到Z世代的年輕人對愛國、環保等價值觀還是很看重的,因此企業和媒體是可以進行有效引導的。消費和生產是一種共生的關系,我們希望環保成為潮流,而且我也相信一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