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中國消費大趨勢
5月8日,2021中國新消費發展論壇在海南??陂_幕。此次論壇由廣東省商務廳和海南省商務廳指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南方周末承辦,vivo提供特別支持。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開講《中國消費大趨勢》。他指出,中國消費潛力的釋放與市場的開放,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大利好。預計未來5-10年,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仍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14億人的消費大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就“中國消費大趨勢”跟大家做個簡單的交流,我的看法是:“十四五”是我國邁向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國進入消費新時代的重要五年。全面促進消費是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是我國贏得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的關鍵所在。
前不久我和我的同事們編寫了《中國消費》這本書,昨天舉行了發布會。這本書一共有八章,我就這本書對中國消費趨勢的三個基本判斷跟大家做個簡要的交流。
第一個判斷:“十四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市場。
居民消費水平的較快提升。2019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首次突破2萬元,改革開放以來人均消費支出穩步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2013年13220元增長到2019年21559元,年均增長8.5%。預計到2025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有望接近3萬元,盡管2020年第四季度我國居民消費支出水平沒有恢復到原有的增長水平,但是恢復到了98.4%的程度,中改院經過定量預測表明,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在2021年第二季度以后有可能恢復到原有增長水平,如果以2020年消費支出的21210元為起點,采取中性預期,即2021年第三季度增長速度將恢復到原有水平。
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從2012年到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1萬億元增長到40萬億元,年均增長10.94%。疫情沒有改變消費升級趨勢,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9年同比下降3.93%,2021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預計今年年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有可能恢復到2020年前的速度。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1978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僅為38.7%,而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7%,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開始趨于穩定,2014—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點數均高于投資,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十四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市場。
我國快速成為全球第二大實物商品消費市場,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當于美國的96%,我國在不少單項領域的消費市場已達到全球第一,比如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我國的網絡購物、直播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
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消費市場,從數字來看,2019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2.64萬億人民幣,同比上升17.3%,2020年進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3.07萬億元,2021年將達到3.55萬億元。
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2020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支付金額達到196.7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1%,我國移動支付規模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
預計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55萬億元—60萬億元,未來五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保持9.5%左右的年均增長,這意味著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于2021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的最大的消費市場。
第二個判斷: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業市場和服務型消費新增市場。
服務業與服務型消費同步增長,服務業呈現較快發展模式,2020年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到54.5%,超過第二產業16.7個百分點。服務型消費占比超過45%,服務型消費是本院在六年前提出的,兩年前國家提出了服務消費。據統計,2013—2019年我國居民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由39.7%提升至45.9%,年均提升約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由41.7%提升到48.2%,年均提升1.1個百分點。
服務業占比提升與服務型消費需求增長同步,從統計數字來看,2013—2019年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由46.9%提升到53.9%,提升了7個百分點,同期居民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由39.7%提升到45.9%,提高了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服務業占GDP比重的提升與服務型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提升實現了同步變化。
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業市場。首先我國成為全球服務業增速最快的國家,2000—2019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8%,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3.8倍,從占比看,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在全球服務業發展格局中有較快提升,2000—2019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世界比重由2.1%上升到12.7%,年均增長0.56個百分點。
其次2013年開始我們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業市場,200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僅相當于日本的15%、德國的35%、英國的38%,2009年、2010年、2013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分別超過了英國、德國、日本,2019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7.73萬億元,分別是日本、德國、英國的2.2、2.8、3.3倍。
我國成為全球最大服務業市場,2010—2019年按美元計我國服務業年均增長12.5%,美國服務業年均增長4.3%。據統計,我國服務業年均名義增速按11%、美國按4.3%計算,到2032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美國當年的水平,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業市場。
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型消費市場,這條特別地關鍵。什么叫服務型消費?健康、旅游、信息等等,未來5—15年,我國14億人服務型消費的提升對全球市場將產生重要影響,到2035年我國新增服務性消費規模累計近70萬億美元,未來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我國服務業市場開放和服務型消費比重提升是大趨勢。
第三個判斷: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服務貿易國。
消費結構升級拉動服務貿易較快增長。首先,服務型消費拉動服務貿易較快增長,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上升趨勢明顯,2010—2019年,我國服務貿易額由3717.4億美元增長到7850億美元,占外貿總額的比重由11.1%提高至14.6%,提高了3.5個百分點,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全球服務貿易估計下降20%,我國下降15.7%。
傳統服務貿易較快增長。在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增長的推動下,旅行、文化娛樂、信息金融等服務貿易實現較快發展,例如2010—2018年旅游服務貿易增長17.3%,對服務貿易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4%上升到40.1%。2019年我國旅行服務貿易額雖有所下降,但占比仍高達37.9%,2015—2019年個人文化娛樂服務進出口、金融服務進出口年均增速分別為33.5%、18.5%,這表明我國城鄉居民對國際優質服務有強勁需求。
新興服務貿易成為新亮點。近年來,利用數字經濟發展優勢,我國在數字服務貿易上有比較突出的亮點,比如2019年全球云計算服務外包規模達788億美元,同比增長31.3%,2015—2019年,我國云計算服務外包規模從47.2億元增長到494.5億元,增長近9.5倍,年均增速將近80%。
消費結構升級助推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傳統服務貿易占比逐漸下降,從占比看,2015—2019年我國傳統服務貿易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由68.1%下降到60.4%,下降了7.7個百分點,2020年1月至9月,傳統服務貿易額占比下降10.3個百分點。
高端服務貿易占比較快增長,2015—2019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由1794.4億美元增長至2718.1億美元,年均增長11%,是服務貿易額整體增速的2.4倍,占服務貿易額的比重由27.4%上升到34.7%,提升了7.3個百分點,其中個人文化娛樂服務進出口、金融服務進出口年均增速分別高達33.5%、18.5%,這說明我國服務型消費對國際優質服務的需求更為強烈。
疫情沖擊提速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進程,去年1—9月我國知識密集型出口額為7795.3億元,同比增長8.6%,與服務整體出口增速-1.5%的水平形成鮮明對比。占服務進出口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55.7%,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在服務出口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提升。
2035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服務貿易國。2010—2019年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8.7%,是美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速的2倍以上,考慮我國服務型消費增長空間、服務市場開放空間等因素,未來有條件實現年均8%左右的增速,到2035年我國服務貿易額有望達到2.7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服務貿易國,占全球服務貿易比重達到12%。
最后有一條總結,中國消費潛力的釋放與市場的開放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大利好,預計未來5—10年,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也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14億人的消費大市場開始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最后我簡單說一句話,我們從2008年開始研究消費,到2012年出版了消費主題的書稿,我認為消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遇,需要認真地討論消費,消費能不能拉動增長,雖然已經連續6年拉動經濟,消費升級對我們的產業變革意味著什么,對科技變革意味著什么,這也需要探討。在這樣的探討下,對消費在經濟增長、社會變革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們愿意聽聽大家的意見,繼續深入討論,為新發展階段下我國構建雙循環格局貢獻我們的智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