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全球視角下的自貿港消費新市場
5月8日,2021中國新消費發展論壇在海南??陂_幕。此次論壇由廣東省商務廳和海南省商務廳指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南方周末承辦,vivo提供特別支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原秘書長張燕生作了“全球視角下的自貿港消費新市場”為題的分享。
他指出,對海南來講,要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需要一個更高水平的開放環境。首先,市場開放需要走在全國前列;第二,服務業開放要和世界的高水平對接;第三,制度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現代化要和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銜接;第四,對全球開放創新、開放合作、開放共享,引全球英才,打造世界大腦。
以下為演講實錄:
WTO預測今年和明年全球貨物貿易量的增長將分別達到8.8%和4%,今年無論全球經濟還是全球貿易都是快速增長的一年,這種經濟貿易恢復性增長的勢頭會持續下去嗎?
我們可以看到有三個基本事實。第一個基本事實,全球化在收縮;第二個基本事實,全球貿易投資在減速;第三個基本事實,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格局在重塑。
因此,我個人根據這三個基本事實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全球經濟貿易增長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化進入下半場,風險顯著上升,機遇還在嗎?
對于海南自貿港,這個問題是必須要回答的,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化的三個動力——開放、創新、市場化,正在轉化成三個危機,轉化成金融危機、社會種族危機、大國沖突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很大程度是看海南能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央講大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海南自貿港要在這樣的格局環境下一路走好,戰略定力和耐心是關鍵。
全球貿易投資恢復性增長會繼續下去嗎?1990—2007年全球貿易增長率是全球經濟增長率的1.5倍到2倍,而過去十年全球貿易增長率僅有全球經濟增長率的0.5倍。因此,全球貿易投資快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
那今后貿易投資的機遇在哪里?在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綠色貿易。因此海南自貿港下一步如何把握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綠色貿易是關鍵。
這種情況下自貿港的機遇在哪里?在于能不能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鏈條越來越短,越來越有彈性,越來越有韌性,越來越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痛點,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海南自貿港建設進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階段。海南自貿港下一步要建設國際消費中心,打造旅游消費的目的地。
現在講得最多的是“三新”,第一個“新”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海南要探索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安排。
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2020年是收官之年,2021年是開局之年”,因此對海南來講,自貿港能不能開好局,作為國際上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如何開局是關鍵。
第二個“新”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海南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和制度集成創新構建一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海南?人才是第一資源,對海南來講,如何聚全國英才、如何引全球人才、如何營造世界大腦是關鍵。
第三個“新”是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中海南要深耕西部陸海新通道和粵港澳大灣區,要深耕東亞、東南亞,要深耕“一帶一路”,要深耕美歐第三方合作,來培育海南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海南未來發展的根本目的。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什么?我們50后、60后是餓肚子長大的,現在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我們最擔心的是什么?如何防癡呆、如何防失能、如何防無助。70后、80后現在是社會的中堅,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什么?90后、00后、10后作為新生代,美國《商業周刊》調查發現,相比之下中國的新生代是最不慌、最有信心的一代。因此,如何滿足不同年齡層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海南未來發展的關鍵。
我問這次來海南陪我的年輕人,“你的孩子的新消費是什么”。我相信他們如果長大,不會再像上一代一樣學金融、經濟、法律。他們學科學,不再有金錢和名利的動機、找好工作的動機,中國科學的春天來了。新生代孩子們的新消費講究的是個性,講究的是多元性、多樣性、主觀體驗,他們不再滿足于品質好。
因此,要想滿足新生代的新消費,中國大腦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世界大腦。從這個角度來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們下一步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
在這種情況下,總書記講,中國愿意發揮海南自貿港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優勢,攜手共創人類更美好未來。
這種情況下,海南下一步如何能夠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滿足新生代高質量的消費?
海南如何能夠在未來十年打造國內一流,和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進入同一檔次;未來二十年打造區域一流,達到香港、新加坡的水平;未來三十年打造世界一流,達到東京灣、紐約灣、舊金山灣的水平,這取決于海南人的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海南下一步要率先打造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和領先企業,要推動互聯網+服務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增長,推動線上線下消費的有機融合,加快建設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保障能力,加快優化海南新型消費發展環境,加大新型消費政策的支持力度。其中最關鍵的是人才。對海南來講,要想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如何能夠打造中國大港和世界大港是海南未來二十年成敗之關鍵。
未來的海南,新消費將推動服務業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會推動新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營商環境的改善。從海南的新消費來講,首先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活性服務業是關鍵,包括文化服務、旅游服務、健康服務、法律服務、家庭服務、養老服務、地產服務等。
海南未來要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生產性服務也是決定海南未來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包括研發、資訊、物流、金融、商務、人才等。
公共性服務,是海南打造消費中心的支撐。公共教育、公共醫療、社保、就業、住房、殘疾、社區和文體,所有的這些服務都是人才密集型的領域。因此海南要吸引全球英才,要打造世界大腦,我們需要一個更高水平的開放環境。
首先,市場開放需要走在全國前列。第二,服務業開放要和世界的高水平對接。第三,制度開放、規則、管理標準的現代化要和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銜接。第四,創新開放,對全球開放科學技術、人才、創新,打造世界大港。
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我經常講的是營商環境的四個短板。第一,金融信貸在全球排85;第二,納稅在全球排101;第三,跨境貿易排56名;第四,辦理破產在全球排51名。
海南雖然達到國內一流,但在全球是有差距的。對標深圳,從一個漁村變成一個超大城市,現在的深圳是國家和世界之間聯系的橋梁,是發展市場經濟、法治經濟和創新經濟的前沿。三十年的時間海南是否會比深圳做得更好,是否能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完全取決于海南人的胸懷,海南人不能只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海南人的心里需要有全國、亞太、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