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價格戰多慘烈?五巨頭凈利下滑,通達系單票毛利不到5毛

去年全年僅順豐、德邦、圓通三家企業實現營收與盈利雙增,韻達和申通的凈利潤在2019年負增長的基礎上降幅擴大。

假期剛過,“五一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近26億件”的話題又登上了行業熱搜。今年以來,高位增長的快遞業持續引發關注。

近期,七家快遞上市企業2020年財報紛紛出爐,南都記者對比梳理多個指標發現,去年全年僅順豐、德邦、圓通三家企業實現營收與盈利雙增,韻達和申通的凈利潤在2019年負增長的基礎上降幅擴大。

同時,快遞行業價格“內卷”依然嚴重,“通達系”單票毛利已普降至不到0.5元,“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在“快遞進村”加速的同時,遍布城鄉的末端逐漸承擔了部分企業近半的快件投遞量。而在薪酬水平方面,順豐高管和員工的人均年薪領銜行業,分別達到203萬元、20萬。

營收:3家出現負增長,順豐高于“四通一達”總和

2020年,在營收方面,順豐以1539.87億元遙遙領先,同比增長37.25%,繼2019年收入首破千億后再創新高,比“四通一達”營收總和還高出88億。

在業務結構上,順豐去年持續發力的經濟件業務量同比劇增155.86%,帶動收入同比增長64%,貢獻了超過40%的整體收入增量,占總營收近三成;新業務板塊貢獻了超過35%的整體收入增量;而時效快遞占總收入比例降低了7個百分點,說明順豐對傳統優勢業務的依賴度逐步降低,收入結構趨向全面均衡。

在2020年疫情蔓延全球、國際空運航班大幅減少的背景下,國際業務成為一些快遞企業的新增長點。例如,圓通航空實現營業收入11.93億元,歸母凈利潤2.16億元,同比增長超200%;圓通速遞國際實現業務收入50.48億港元,歸母凈利潤2.52億港元,同比增長超800%。截至2020年底,圓通速遞國際在全球擁有46個自建站點,業務范圍覆蓋超過150個國家、超過2000條國際航線。航空與國際業務已成為圓通的第二增長曲線。

東南亞等國際市場也成為快遞企業布局海外的重點。據百世國際統計,2020年全年,其東南亞快遞包裹總量為7359萬單;其中,泰國和越南的全年快遞包裹量分別同比增長612.8%及798.2%,國際業務毛利率同比增長7.4個百分點,反映出跨境物流和東南亞本地物流服務的增長勢頭。

但南都記者注意到,不同于2019年的普遍雙位數增幅,受單票價格持續下滑、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韻達、申通、百世三家2020年的營收出現了負增長,分別減少了2.63%、6.6%、7.3%。其中,韻達和申通在去年分別有6個月、9個月都出現了單月營收同比下滑的情況。就成本構成而言,上述兩家的派送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均超過五成,折舊攤銷、中轉等成本均上漲。

受戰略調整和部分業務關閉影響,百世在收入的降幅上相對顯著。去年11月,百世宣布對業務進行戰略調整和組織變革:集中資源投入到包括快遞、快運和供應鏈在內的主營業務,旗下百世店加(“Store+”)業務逐步關閉,以消除與該早期業務相關的大量現金流需求。百世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韶寧稱:“各業務經過調整后,業績改善明顯,呈現出了持續向好的態勢,有望助推集團重回營收增長和盈利改善的軌道?!?/p>

業務量:圓通韻達角逐第二,“四通一達”份額合計升至73.4%

我國快遞業于2014年進入“百億”時代。此后,快遞年業務量以每年遞增100億件的速度持續高速增長,2011-2020年的行業年復合增長率超40%。2020年這一特殊年份,全國快遞年業務量歷史性達到833.6億件,同比增長30.8%,進一步夯實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其中從2020年9月份開始,每月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四連跳”。

就最新數據來看,“四通一達”合計市場份額從去年的72%升至約73.4%。其中,中通依然暫列第一位,去年全年實際業務量達170億余件,增量超2016年全年業務量,同比增長40.3%,包裹量的市占率擴大1.3個百分點至20.4%。韻達和圓通分別以141.44億、126.48億位列其后,其中圓通全年業務量同比增長38.76%,增速為近四年最高。但從季度的變化趨勢來看,二者的份額日趨接近,第二名的“排位賽”競爭激烈。

2016-2020快遞市場份額CR6分布

受益于經濟件業務的增長,順豐是2020年市場份額增長最多的快遞企業——從不到8%提升到9.76%。從月度的業務量增長情況來看,除了9、10月,順豐在2020年其他月份均以60%左右的增速領跑同行(百世、中通未披露),不過就全年環比來看,這一增速卻呈現逐步放緩的趨勢。

“公司未來仍會持續提升電商件產品的競爭力,提供差異化服務,并進行產品分層,開展雙品牌(特惠+豐網)運營,繼續在經濟型電商快遞市場獲取更多份額?!表権S董事長、總經理王衛在順豐控股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順豐在財報中也提到,還將發力中低端電商市場,逐步擴大下沉市場份額。

申通、百世的市場份額則出現下降。百世快遞的市場份額由2019年11.9%的下滑至去年的10.2%,但國際業務帶來了不少增量——去年四季度東南亞快遞包裹同比增長441%。2020年,申通的市占率目標是12.6%以上,而實際市占率僅為10.58%,不及預期、甚至低于2019年,排名中通、韻達、圓通之后,且與百世、順豐的差距逐漸縮小。

凈利潤:4家盈利負增長,申通韻達受“價格戰”拖累明顯

凈利潤的指標進一步反映出各家企業的分化與差異。從企業的盈利能力來看,順豐和中通依然處于領先地位,但中通的凈利潤在2019年在逼近順豐的基礎上,2020年差距卻有所拉大,為43.26億元、同比下降23.7%。

春節運營差異是一大原因。中通在財報中說明稱,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下勞動力短缺、遞送服務延遲等因素影響,凈利潤同比下降45.6%。這一幅度顯著高于順豐同期水平。

在“通達系”中,韻達和申通的凈利潤延續了2019年負增長的趨勢,且降幅持續拉大,分別達到了46.94%、97.42%。韻達將其歸因于三個方面:一是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快遞企業普遍出現了量能不足的困難局面;二是二季度伴隨復工復產,快遞企業在短時期內集中回補業務量,客觀上導致局部地區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三是少部分快遞企業以補貼市場的方式,以較為激進的價格政策進行低價競爭、快速獲量,導致部分區域的快遞單價下行明顯。

2020年,申通的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93.62%、94.19%。若算上2021年一季度的虧損情況,則申通自2019年上半年至今,已連續7個季度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對于上述業績變動,官方解釋,除了市場競爭激烈和“價格戰”因素,去年公司還加大融資力度,新增部分銀行借款,導致財務費用有所增長。此外,受戰略調整和部分業務關閉影響,百世歸屬股東凈虧損6.2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對比去年,圓通和德邦的凈利潤重返正增長通道。受益于快遞業務量的提升,人工、運輸等成本下降,德邦2020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4億元,同比上年增長74.3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則為虧損7813.4萬元,同比減虧52.06%。圓通歸母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長36.69%;扣非后凈利潤3.39億元,增幅44.81%。

單價:“通達系”單票毛利不到5毛,行業價格“內卷”嚴重

快遞行業由來已久的“價格戰”到目前依然持續。南都記者梳理測算發現,盡管各家加大了成本管控,2020年除了德邦,各家快遞毛利率普降——例如,圓通、韻達的快遞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97%、7.78%,較上年分別減少5.08個百分點、3.57個百分點,申通快遞服務毛利率為3.09%,比上年同期減7.28%。主要由于單個包裹價下降,部分被包裹量增加和成本生產率提高所抵消。

不僅“四通一達”仍處于低價的“泥淖”中、單票毛利已普降至不到0.5元,一向在單票價格上與“通達系”差距顯著的順豐速運物流業務,2017年-2020年的票均收入分別為23.14元、23.26元、21.94元、17.77元;毛利率分別為20.07%、17.92%、17.42%和16.35%,都呈現下降趨勢??爝f行業價格“內卷”愈發嚴重。

受“價格戰”的影響,不少加盟制快遞公司今年以來頻繁被曝出基層網點生存困難以致倒閉、人員跑路、快件無法配送等問題。據了解,諸如百世、韻達等企業,近期都宣布拿出數億資金扶持加盟商,以維持網絡穩定。

“目前,標準快遞方面,頭部快遞企業日均單量已超過4000萬票,剔除派費后的單票運輸中轉成本已降至0.9元以下,且未來將持續呈現明顯的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韻達在財報中這樣概括行業現狀,“低質效的二三線快遞產能已基本出清,頭部企業之間的發展格局也呈現出‘份額下滑-份額維持-份額進取’的持續分化梯度,‘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p>

網點:鄉鎮和末端代收點布局加速,50%的快件投遞為非上門

近兩年,“快遞進村”按下加速鍵。2020年4月9日,國家郵政局發布《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到2022年底,我國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目前,全國幾乎所有的縣級以上城市都有快遞網點,全國96.6%的鄉鎮已建有快遞網點,有26個?。▍^、市)實現了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2020年,農村地區收投快件超過300億件,占全年快遞業務量比重接近40%,已成為跨境物流之外,中國物流又一增長點。

物流同時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南都記者了解到,在下沉市場網絡搭建方面,快遞公司多通過城市驛站、鄉鎮代理、農村共配、縣域合伙人及郵快合作等多元化模式展開。從公開披露的數據來看,現階段,主要快遞公司基本都實現了在全國縣級以上城市的全覆蓋,其中,順豐和申通進一步披露了各自在縣級以下鄉鎮網點的覆蓋情況,均達到了87%。

備注:縣級網點覆蓋情況,各家財報統計口徑不同,其中順豐統計口徑為“鄉鎮覆蓋率”,中通、韻達和圓通為“縣級以上城市”,申通為“全國四級行政單位(街道、鄉鎮、團場等)”

通過各地不同層級的快遞網點,快遞網絡得以如同“毛細血管”一般延伸至末端。2020年,受疫情影響,以快遞柜、快遞驛站為代表的末端服務加速擴張,平臺化、集約化的投遞方式受歡迎。據統計,全國累計建設11.4萬個快遞末端服務站和40萬組智能快件箱,各家企業也在加碼布局末端驛站/門店的建設。

目前,多個快遞公司都開辟了自有快遞末端品牌,如韻達蜜罐、申通喵柜、中通兔喜快遞超市、圓通媽媽驛站,此外還有菜鳥驛站、京東快遞旗艦店等。除了快遞收發這一主營業務,團購、洗衣、舊衣回收、零售等都是常見的服務類型。這些末端業態,正日益成為收割線下商業流量的聚集地。

數據顯示,中通和圓通在全國布局的末端門店業態已成一定規模,分別達到68000+個、46000個+,這些遍布居民區、辦公樓附近或大學校園內的代收點承擔了50%的快件投遞。此外,順豐旗下的豐巢科技已實現200+重點城市、28萬+柜機網點的布局。

中通在財報中說明,“末端驛站可以有多種功能及滿足不同目的,包括接收外寄包裹、向放下包裹供人取件(包括處理競爭對手快遞員放下的包裹)的快遞員收取費用和賺取零售利潤,從而實現更高的整體人力和設施成本效率?!眻A通方面則透露,快件入庫入柜比例提升至50%以上,“推廣建設圓通媽媽驛站,鼓勵加盟商合作建立菜鳥驛站、第三方驛站及智能自提柜,提升配送終端密度,降低了加盟商及末端網點的配送成本,配送效率提升明顯?!?/p>

薪酬:順豐員工人均年酬超20萬,德邦董事長稅前報酬最高

作為一份典型的多勞多得的職業,近幾年,快遞員群體“月入過萬”等話題時常登上熱搜,引發外界對于快遞企業員工薪酬的關注。據今年3月的一份《2020年全國快遞員基層從業現狀及從業滿意度調查報告》,超五成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僅占1.3%。

南都記者梳理A股各企業公開的薪資數據情況發現,2018-2020年,快遞企業員工年薪總體有所提升,順豐員工的人均年酬較高,去年超過了20萬,人均月薪接近1.7萬;圓通、韻達緊隨其后,人均月薪均過萬。順豐和申通的員工人均年薪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德邦、圓通、韻達的員工人均年薪在去年同比有所下降。

若對比快遞企業高管稅前薪酬,則又是另一番景象。數據顯示,德邦董事長崔維星的稅前報酬在已公開的幾家企業董事長薪酬中領銜,達到408.75萬元,且遠高于高管人均薪酬水平;圓通董事長喻會蛟所得的稅前報酬為60.54萬元,相對較低,僅相當于2019年所得的40%;順豐高管的人均報酬最高,達到203萬元/年。

在這些企業中,順豐、韻達、圓通董事長薪酬都出現同比下滑,德邦和申通董事長薪酬同比增加。此外,圓通副總裁李顯俊2020年的稅前報酬達到了798.55萬元,為同期業內公開的薪酬水平最高者。

快遞企業的人員薪酬水平也與公司業績息息相關。此前《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披露的財富值,順豐董事長王衛以490億美元(折合近3200億元人民幣)蟬聯快遞業首富,受益于順豐業績增長顯著,其財富值同比上漲了約158%。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位居其后,財富值增長了67%。韻達、圓通和申通的董事長夫婦財富值均有不同程度縮水。截至發稿日,七大上市公司的市值排行分別為:順豐(2798億)、中通(2913億)、韻達(448億)、圓通(358億)、申通(128億)、百世(31億)。

【記者觀察】快遞市場龍頭效應增強,行業洗牌“分化”加速

近期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快遞平均單價為10.2元,低于上年同期,異地快遞均價甚至首次低于同城快遞。隨著一季度業績的陸續出爐,各家的營收和盈利情況又呈現出差異:受低價快件帶來毛利壓力等因素影響,申通和順豐的一季度均出現了業績虧損,韻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僅德邦和圓通的收入和盈利實現雙增,與去年全年業績一致。

興業證券研報分析認為,激烈的價格競爭對“通達系”的業績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僅圓通依據自有機隊和國際業務實現業績正增長。順豐業績增長受益于中高端線上消費滲透率提升等趨勢,但一季度網絡建設及融合、春節成本提升等原因導致短期虧損,具有一定偶然性,預計二季度隨著公司投資節奏調整,臨時外協成本回歸常態,盈利會明顯邊際改善,但全年仍然要關注傳統時效件業務需求端的變化。

在極兔速遞等新入局者的猛烈攻勢下,快遞市場的存量競爭依然激烈,企業對新業務的探索邊界也在拓寬。南都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順豐、京東等企業持續發力經濟件等電商及下沉市場,同時“通達系”又不斷將觸角向上滲透至高端時效件,快遞產品日趨多元化、差異化。4月,順豐、中通、京東相繼升級時效產品,反映出快遞行業新一輪“時效戰”悄然打響。

有快遞公司在財報中指出,“伴隨著主動或被動式的差異化發展及越來越高的行業壁壘,部分快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正面臨困難,特別是在核心資產投入、科技創新、融資能力、管理管控、網絡均衡性等方面遭遇困境,導致獲取包裹的能力不足,盈利能力越來越差,經營現金流日趨緊張,網絡的穩定性明顯下降,生存空間持續萎縮。特別是業務旺季,既嚴峻考驗快遞企業的峰值產能、服務水平、時效管理等核心能力,又密切關系電商平臺和B端商家的聲譽、口碑與成本,導致貨品加速向龍頭快遞企業集中,呈現‘包裹虹吸’現象?!?/p>

在快遞物流專家、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趙小敏看來,去年快遞企業的業績整體呈現出市場競爭“強者恒強”,企業業務量與收入部分倒掛,新業務的增速和比重加快上升等態勢。他同時告訴南都記者,“快遞服務從去年以來熱點不斷,各家服務質量不斷波動,企業的網絡波動也在加快,‘價格戰’更為激烈。順豐、圓通、申通等企業,值得今年重點關注?!?/p>

網絡編輯:奎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