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個她們,7000萬種沉默與傲骨
在用戶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視頻彈幕平臺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坐擁35萬粉絲的女性科普UP主“童姥”和她背后的運營團隊“女孩別怕”是個略顯奇怪的存在。在這個90后團隊的投稿專欄里,不只聊福報996、家暴與PUA、同妻等等年輕女孩中的熱點話題,也把很大部分視角聚焦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從更年期的“絕經羞恥”、老年高發的帶狀皰疹怎么治,到老奶奶為什么總是留短發,不一而足。
中老年女性健康話題,經常出現在童姥的視頻節目中。
這讓人好奇,在一次次掀起“后浪”破圈而出的B站,這些阿姨奶奶的故事,真的有年輕人會關心嗎?
童姥和團隊的答案是肯定的。童姥舉了個簡單例子:疫情后,很多老奶奶沒手機,在到處需要出示健康碼的關口上寸步難行,連菜場都進不去,她們中的很多人寧可不出門、吃空家里的存貨,也不愿麻煩子女。
“這些老人的生存狀態如何,其實是非常普遍的社會議題?;蛟S她們不愿意自己講出來,但這些困難和需求依然存在,也值得被更多人知曉,這也是我們要做的事?!蓖颜f,“在一個良性的社會里,老年人需要發聲。如果缺少這個空間,那我們來幫她們造一個?!?/span>
忍到“忍無可忍”
電視劇《都挺好》里,老父親蘇大強被與寶貝蔡根花的熱戀沖昏頭腦,兒子明成得知此事,面目猙獰的一句咆哮“她圖你歲數大,圖你不洗澡嗎?”被制成表情包火爆全網,童姥團隊卻較了真,“老人為什么不洗澡?”
準備選題時,團隊小伙伴隨機詢問了幾位追劇的阿姨,“你能理解老年人為啥不洗澡嗎?”竟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袄先艘矏勖?、愛干凈,但考慮到子女平時不在身邊,自己洗澡不方便,萬一洗個澡摔一跤骨折,更為子女添麻煩?!巴颜f。
得到這個意料之外的答案,團隊的幾個年輕人感覺心里“堵得慌”。
當同樣的問題擺到年近六十的李阿姨(化名)面前,她和同齡人站到了一起。在她看來,身為一個母親,默默忍耐、放棄自己的需求,和“不給孩子找事兒”,選前者簡直是再合理不過的選擇。
凡是聽說過李阿姨的經歷的朋友,都會感嘆一句,她真是太能忍了。
她是一名骨質疏松癥患者——一種由于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5年多前,她在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被確診為腰間盤脫出。如果不嚴重,一場常規手術便可解決問題。但當腰背部切口打開,在場的醫生都傻了眼——李阿姨的骨頭如同“蜂窩煤”般脆弱,輕輕碰觸就可能發生骨折。
下了手術臺,趕緊檢查骨密度,不出所料,發現骨質疏松癥才是背后元兇。李阿姨這才坦白,她常常腰酸背痛,但總覺得只是小事,躺幾天靜養就能緩解。
這次腰間盤脫出發作,實在疼得兇猛極了,斷斷續續臥床半年竟都不見好轉。咬緊牙關都熬不住,才喊女兒把自己送去醫院。
這種乍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情況不只是個案。
六年前,童姥的奶奶上洗手間時意外跌倒骨裂,臥床整整三年,剛恢復沒多久,再次摔倒骨折,因為年紀太大無法手術,只能回家靜養至今,幾乎被困在床上,動彈不得。
醫生發現,她的骨質疏松癥已經非常嚴重,“連一些微小的動作都可能導致骨折”。但事實上,多年前的體檢中,童姥的奶奶已被告知骨密度低,但那時全家都覺得,“骨松是人上了年紀都會有的毛病,平時稍微小心一點就行?!?/span>
不想給家里惹事,默默忍受痛苦,忍到忍無可忍、拖無可拖時才去治療,這就是許多中老年女性患者的現狀。在上海市醫學會骨質疏松??品謺魅挝瘑T、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骨質疏松科程群主任每年接診的數百例病人中,很多都是這樣的情況。
“現在的骨質疏松,很像多年以前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往往要等到發生心梗、卒中了,才來醫院治?,F在我們看到,很多絕經后女性反復骨折,其實都是骨松引起的?!背倘赫f。
“被折疊”的晚年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劇,骨質疏松癥患病人數逐年上升。據估算,目前中國約有7000萬名絕經后骨松患者,占到全部患者總數的九成之多;約三分之一50歲以上的女性和超過半數65歲以上女性患病 1 。
“50歲-65歲是絕經后女性骨量快速丟失的15年,身體會失去30%的骨量。再之后,骨量便進入緩慢的丟失期?!背倘赫f,人體內的雌激素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可以避免骨量隨年齡增長而過快丟失。卵巢是產生雌激素最主要的器官,絕經后,女性卵巢衰退,激素水平急劇下降,不僅讓人容顏憔悴,對骨骼的保護作用也隨之消失。
按照上海市2020年女性平均期望壽命86.2歲計算,女性一生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絕經后度過,與身患骨松的風險共生。
看似普遍的骨質疏松,是危害中老年女性的健康“殺手”。
脆性骨折是骨松最常見、最嚴重的后果之一。這種骨折,是指身體部位在沒有明顯外傷的情況下,從站立或更低的高度跌倒,從而引起的骨折。日常生活中,肩上扛點重物就傷了脊椎,彎腰撿個東西就閃著腰,下公交車腳一崴就傷筋動骨,甚至打個噴嚏、抖抖床單就骨折……這些聽上去難以置信的脆性骨折案例,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在許多媽媽們的身上。
一旦骨折,甚至反復骨折,她們晚年的生活半徑就像自己每天親手洗曬的全家人的衣服那樣,被一步一步折疊起來,越縮越小,越壓越平。
“我遇見過最極端的一位骨松患者,在家不小心扭到了腳,直接骨折。兒子趕緊背著她下四樓送醫,下樓途中她的肋骨又斷了?!背倘赫f。
遺憾的是,包裹著如此危害的疾病卻大大被患者甚至醫生群體忽視。
包括很多骨科醫生在內的人都認為,骨折治療在手術后就結束了。還有患者有疑惑:我都開完刀了,怎么還需要吃藥?那豈不是說明手術失敗了?!斑@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背倘赫f,這些人都沒有意識到,骨折的真正病因是骨質疏松。
程群解釋,骨質疏松的醫療資源目前主要集中在三甲醫院,上下轉診不暢,社區基層管理還不成熟。在上海,目前僅有三家醫院開設了專門的科室。不過,通過上海市醫學會骨質疏松??品謺耐茝V,全市幾乎所有三級醫院都設置了骨質疏松的專病門診,由骨科、內分泌科、老年科、風濕科等相關科室的醫生負責診療。
“不光是一級、二級醫院覆蓋少,另一大難題在于,如何扭轉基層一些醫生的錯誤觀念?!背倘赫f。她注意到,一些年紀較大的患者出現骨質疏松癥狀后,社區醫院的醫生往往會進行打金針、拔火罐、理療等相關治療,“但這些措施無法改變骨質疏松的病癥,只能適當緩解癥狀,應當積極地進行骨質疏松的治療”。
打破沉默,重拾傲骨
脆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髖部骨折發生的1年內,約20%患者會死于各種并發癥,約50%患者因此致殘2 。
然而與之相對的,是極為低下的檢測篩查意識。統計發現,50歲以上女性中接受過骨密度檢測的比例僅有4.3% 1 。程群在門診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患者的骨密度T值都跌到了-5(正常人T值≥-1,T值≤-2.5即為骨松),坐著輪椅來向醫生求助。
每年醫院的骨松??崎T診的接診量,也呈現出一種頗為耐人尋味的潮水曲線。程群坦言,“事實上,家族中確實因為骨松蒙受過很多痛苦和麻煩的少部分人,他們的檢測意識或許會比較高,但多數時候主動就診的患者并不多。只有每次我們做完一波骨松的相關科普宣傳,那之后的3-5個月里,患者才會嘩啦啦地涌過來?!?/span>
和程群教授一樣,在摸索銀發族科普的過程中,童姥和團隊也明顯感受到了中老年女性對于自身健康需求的矛盾心態。一方面,她們害怕身體出問題,拼命買保健品、找醫生詢問;另一方面又生怕自己真的有病,給家人添麻煩,有什么頭疼腦熱,也拖著不愿跟家人說,錯過了早診早治的時機。
“你讓長輩去體檢,她覺得我沒病不去;檢查出有問題,又絕對不聲不響,默默忍著?!蓖押芾Щ?,“媽媽,你為什么不說出來?”
李阿姨覺得,這或許是因為身為一個母親的驕傲,讓她習慣性地隱忍、刻意地忽視自己的需求,事事以家庭、以下一代的利益為先。
她回想起來,腰酸背痛、動不動扭到腰的癥狀已綿延了十年之久,可當時,她的生活全讓位給了家庭——女兒經營著一家服裝店,女婿是電機廠的技術工人,小兩口白天都要上班,照看外孫女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剛退休的她肩上,她自然忽視了這些身體發出的“警示”。
手術后,她自嘲是“廢人”一枚。因為腰部無法受力,不能親自和面,只能花三百多元買了臺家用小型和面機;別說體力活,連裝滿水的鐵鍋她都無法端起。身體狀況讓她再也無法接送外孫女上學,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家躺著,每天出門活動不超過一小時。目前,她正按照醫生的建議,接受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降低發生骨折的風險。
中老年女健康同樣需要關注與呵護。
面對像李阿姨這樣的嚴重患者,程群強調,想要有效地控制病情,無論是手術治療還是補充鈣質、維生素D等生活方式上的調整,都不能取代規范的抗骨松藥物治療?!澳壳暗目构撬芍委熕幬锒喾N多樣,有新型的半年一次皮下注射的單抗類藥物,也有傳統的口服雙膦酸鹽或者靜脈注射雙膦酸鹽藥物等,只要謹遵醫囑,都能夠幫助絕經后女性管理骨質疏松癥?!?/span>
在程群的設想中,理想的骨質疏松防治模式應重點關注三類人群:圍絕經期女性、已發生脆性骨折的群體和因藥物導致骨質疏松的患者。
程群建議,所有女性在絕經后接受一次骨密度篩查,了解骨量流失情況,如有必要,進行藥物干預?!皣^經期女性骨量流失嚴重,且處于發病的窗口期,一定要主動檢測骨密度。而對于脆性骨折人群,無論是哪個層級的醫院、哪個科室,遇到這類患者一定要提醒對方并給予積極的治療?!背倘赫f。
比起種種小概率的意外事件,疾病,甚至是很多起初看起來沒有那么嚴重的中老年疾病,才是父母健康更大的威脅。我們已經長大成人,應該像父母當初照顧我們一樣給予他們關懷。每個人都會面臨父母老去的那一天,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每個人也都要學會長大,從依賴父母的角色轉變成父母依靠的角色,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今年,南方周末攜手安進中國,致力關愛中國女性骨骼健康。在這個母親節,我們邀請年輕的你加入這個行列,共同守護媽媽們的骨骼健康,科學認識骨質疏松癥,預防脆性骨折。我們期待與你一起,助她發聲,重拾“傲骨人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2019). 中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及“健康骨骼”專項行動結果發布.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7(12):317-318.
2.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2017).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10(5): 41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