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 精英化還是大眾化?高校書院制改革何去何從?
大型住宿式書院,好處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受到通識教育的滋養,但需要消耗很多資源。
小型試驗型書院有一些經過精心設計的學術水準很高的課程,課程安排、結構性好。但它具有一定的精英教育色彩,具有競爭性選拔機制以及種種傾斜性的政策安排。
新生書院是為了凸顯通識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但代價是,人為進行階段劃分,強化了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的邊界。通識教育的“全過程”“全階段”育人理念難以落實。
責任編輯:吳筱羽
南方科技大學在成立之初就實行了書院制。圖為2018年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時任校長陳十一向畢業生授予學位。(IC photo/圖)
相關報道詳見《老清華,新書院:“能不能培養出國家和社會最需要的人”》
2021年4月上旬,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龐海芍去了趟河南科技大學,考察新成立的麗正書院。
“我國書院史中的第一書院,便是‘麗正’,建在唐東都洛陽宮內,河南科技大學也在洛陽?!毙碌柠愓龝?,名字正是龐海芍提議的。
龐海芍研究書院制改革近二十年。她親歷了北理的書院制改革從“學部”到“書院”的轉變。2017年,由于各方利益沖突,北理的學部改革被迫停滯。次年,與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體制相配合,又重新推行。
南京審計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劉海燕,則是從2013年左右開始研究書院制改革。是年,學校時任黨委書記王家新收到一份校友調研報告。報告稱,大學期間,人文素養與應用能力的缺失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存在很大制約。次年,南審便推出書院制。
最初兩年,改革實踐問題層出不窮——二元管理的沖突,學生歸屬感降低。劉海燕同時也是南審澤園書院的黨委副書記,為此不斷尋找解決方案。
回溯中國高等教育的書院制改革歷程,最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當數復旦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2005年,兩所高校相繼在國內率先實踐書院制。
有知情者透露,西交大的改革動力源于黨委書記、校長的一次劍橋之旅。他們目睹了國外的書院制培養方案后,次年即2006年,西交大就以當年的本科新生為主體成立了彭康書院。兩年后,更大刀闊斧將17000余名本科生整體納入八大書院?,F任學生處處長周遠參與了書院建設的過程,他認為,“西交大逐步實現了各種類型的書院培養模式和全員書院育人?!?/p>
復旦的步子相對緩一些。直到2012年,復旦才在全校本科教育中全面推行住宿書院制。兩年后,復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會春到校任職,對復旦書院有了切身觀察。近年來,他又對國內985高校的書院制改革進行了系統調研。
龐海芍、劉海燕、周遠和李會春,他們有的是任職高校書院制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也有人是調研者,是改革的觀察者。
就改革制度層面的一些特點,他們已形成共識,如,國內高校的書院制改革,路徑是多元的;側重管理功能的大型書院面臨著更大的“雙院”(即書院和學院)協同張力;導師制推進難,教師激勵和協調機制都有欠缺。
而在書院制改革的具體影響上,他們各執己見。劉海燕覺得,大規模的書院制,容易造成學生身份認同和歸屬感缺失;周遠則認為,這不是個真問題,書院是專業院系之外,學生可以依靠的第二個集體。
就此,南方周末邀請他們共同探討中國高校書院制改革的初衷和實際影響,指出改革實踐中的困境,也試圖找尋書院制改革對中國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路徑。
劉海燕:南京審計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龐海芍: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
周遠:西安交通大學學生處處長
李會春: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自頂層設計的推動
南方周末:書院制改革是什么時候開始的?這方面有研究數據嗎?
周遠:2017年是書院制發展的重要節點。這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探索建立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