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曾國藩墓為何無人修復?
古稀之年,曾樾不想再過問了。不過,曾國藩墓還是長久牽涉著更多人的人生。
周新民從祖輩和曾氏后人那里聽來了一肚子歷史掌故,再見證曾國藩墓的破壞、修復直到停滯。這些記憶漸漸地遠離了他的兒子周玄。一同拆遷的還有其他幾戶村民,目睹過墓園歷史原貌的老人都年至耄耋,或已然離世。墓園的恢弘氣勢和田園風光,成為漸漸消失的傳說。
責任編輯:宋宇
▲ 2019年8月20日航拍曾國藩墓及周邊區域。 (馮凌/圖)
曾樾在六十九歲生日這天接受采訪,晚飯都沒顧上吃。
采訪的主題是曾國藩墓,曾樾表現得非常鄭重。他是這位晚清名臣的六世孫,面相和身材酷似畫像里的先祖;但他在北京長大,普通話略帶京腔。五十六歲之前,曾樾從沒回過祖籍湖南。
2006年,曾樾第一次來到湖南雙峰的曾國藩故居。他為講解員的介紹而震撼,因為“自己的先祖竟然是這樣一個人,非常了不起”。他接著去長沙祭掃曾國藩墓,發現那里并未得到應有的保護。這種狀況始終困擾著曾國藩墓,即便它日后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樾發愿要為“老曾家”做點事情,此后十三年里頻繁往返于北京和湖南,累計花掉幾百萬元。提到這些,他反復說到的詞匯是“痛”。
曾國藩墓位于城市西南郊,原本遠離日常生活起居之處,符合傳統文化的“陰宅”觀念。隨城市建設擴張,它所在的青山綠水被劃入開發圖紙。文化廣場、住宅別墅、電影小鎮、精品酒店、兒童主題樂園拔地而起。墓園的碑刻、神道、石像生日益損毀,原址被侵吞蠶食,復原希望日益渺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