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院士湯濤:不要只激勵老師做科研,要看是否培養出了好學生
我真正覺得數學有意思,是引入笛卡爾的坐標系以后。換句話說,所有以前看起來很怪的東西,都可以用數字描述出來。
我們把很多好苗子,送到清華,送到北大,學生來了以后卻沒有那么多有激情的老師去教他們。
如果一個學生在數學方面特別有天賦,特別有興趣,那他語言上差一點也可以,要允許學生有一定的偏科。
責任編輯:吳筱羽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湯濤。
“評判教育的好壞要看中學、大學培養的學生在畢業20年后能走多遠?!痹诘诹鶎弥袊逃齽撔鲁晒┯[會(下稱“教博會”)的籌備發布會上,提到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時,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湯濤,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大家都在講創新驅動,但教育也需要興趣驅動”。
2017年,時任南方科技大學科研副校長的湯濤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近四十年學術生涯中,湯濤專注于計算數學,也對教育持續保持關注。1998年至今,他先后供職于香港浸會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湯濤常說“數學是美的藝術”。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時,他和同事們辦了一本數學科普期刊《數學文化》,通過數學故事、科普文章,引導大學生發現數學之美。
近日,湯濤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談論數學、人才培養,甚至GPA(績點)等話題。
數學學習是很美的
南方周末:你曾說,在北京九中的教育經歷對你影響很大,你對數學的興趣是在高中階段培養起來的嗎?
湯濤:對,那時高中只上兩年,但對我的影響非常大。1977年,我上初三,全國開始恢復高考,在此之前也沒有學太多東西。我真正學到很多數學知識并且對數學感興趣,是從高中開始的。
對學習產生興趣了,自己就會看小說、看報紙。到了高考,我的語文分數很高,我覺得和我看報紙是有關系的,數學也是一樣的道理?,F在的教育有一點不太好,學生老是刷題,就像打球的時候,運動員不開動腦筋想為什么這樣打,只是機械地練同一個動作。實際上,學生要能在學習中想到比機械性重復更好的方法,這比不斷刷題有意義多了。
南方周末:起初是喜歡看報紙,后來怎么又會對數學感興趣了?
湯濤:數學學習是一件很美的事。我真正覺得數學有意思,是引入笛卡爾的坐標系以后。以前了解的古典幾何,是比較就事論事和呆板的,但笛卡爾的坐標系把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