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外吃飯,全因死亡率上升
研究表明,頻繁地外出吃飯與全因死亡率升高顯著相關,與每周在外吃飯少于一餐的人相比,每天在外吃兩餐及以上的人全因死亡率高出49%。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20年12月28日,智利圣地亞哥,民眾在夜晚的露天餐廳內聚餐。
外出吃飯對在城鎮生活的人來說是件極為普通的事情,可以節省出做飯的時間。但如果經常在外面吃會怎樣呢?一項基于美國社會的長期調查顯示,這可能意味著全因死亡率顯著提高。
最近,艾奧瓦大學流行病學系的研究人員在《營養與飲食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發布了關于外出就餐健康風險的相關探索性證據。相比那些每周在外吃飯少于一餐的人,每天在外吃兩餐及以上的人全因死亡率高出49%。研究者認為,頻繁地外出吃飯與全因死亡率升高顯著相關,從公共衛生視角來看,外出吃飯的健康風險應該受到人們的關注。
這項研究發布于2021年3月,利用了美國全國健康和營養檢查的相關調查數據,初始的參與者可以追溯到1999年,最長隨訪時間超過16年,中位數的隨訪時間也有近8年。共有3萬多個20歲及以上的人參與到這項研究中,報告了自己在外吃飯的頻率,以及健康狀態、社會經濟地位等人口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