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的歷史: 最重要特征是右衽,有被影響有被模仿

漢服本身可以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能夠接受一些“他者”元素的參與。當然,這有一個先決條件,接受必須是主動接受,而不是被強制接受,是一個自然演化的過程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2021年3月14日,身穿漢服的年輕女子在長江邊上游玩。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筆者作為2004年就穿漢服的第一批“同袍”,對于漢服的歷史沿革與定義一直都有所思考。漢服,當然不是指“漢朝的服裝”,而是指產生于漢族,或歷史上被漢族主動接受、加以改造和發揚的一系列服裝的統稱。

漢服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遠古,《周易·系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特征雛形可能就出現在這個時期。當然,目前能看到最早關于服裝形制的考古證據,主要是商代的人像,穿著袖子較小的交領右衽,也出現了上衣下裳和蔽膝,這些證據表明最遲至商代,漢服最重要的特征已經出現了。

到東周時期,除了上衣下裳之外,還出現了上下連為一體的深衣,《論語》中孔子穿的“非帷裳,必殺之”,就是比帷裳更為修長的深衣??鬃诱f“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就是因為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