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地標丨“兩山論”發源地安吉余村:在綠色發展中“造血” 原創 2021-05-14 千篇一綠 “兩山論”在余村提出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必然。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余村時,這里已經完成一次刀刃向內的“革命”:村集體決定關停礦山,發展生態旅游。習近平當場稱贊“這是高明之舉”,并用一句話勉勵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br /> 沒有人否認“兩山論”光環給余村旅游業的加成,汪玉成思考的是,如何讓余村在“綠色發展”中能夠自己“造血”。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記者 楊凱奇 責任編輯:汪韜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之時,浙江湖州安吉縣余村的油菜花開了。在由清華大學學生設計的觀景臺上,游客們駐足觀賞這片位于村口的金黃色花海,誰又能想到16年前,這里曾是余村一家礦企的辦公樓所在地。作為村集體企業,石灰礦山和水泥廠曾鼓了余村人的錢包,人均收入位居安吉縣各村前列。但隨之而來的污染也令余村人苦不堪言。余村保存著不少建于1980年代的兩層小樓,它們和新近建的房子的最大不同是,陽臺都用玻璃窗封閉了起來。一位余村村民回憶,“采礦使得空氣太差了,植物葉子上都蒙著一層灰,一開窗,晾的衣服一會兒就臟了?!?/p>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余村時,這里已經完成一次刀刃向內的“革命”:村集體決定關停礦山,發展生態旅游。習近平當場稱贊“這是高明之舉”,并用一句話勉勵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p>“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簡稱“兩山論”,短短十個字,濃縮了發展的新理念。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兩山論”不僅被寫入十九大報告和黨章,膾炙人口、通俗易懂的表述也為公眾理解和傳頌。余村面貌一新,成為熱門的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目的地。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臨余村。他說,“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p>游人在“兩山論”石碑前合影留念。 (南方周末記者 楊凱奇/圖)告別礦山這座“金山”與普通人對農村的印象不同,余村的民居是一棟棟規劃整齊的洋房。這景象在余村大興工業經濟的年代就已現雛形。前任余村黨支書鮑新民回憶,2020年余村集體年收入為七百多萬元,而1990年代余村的村集體年收入就已一度達到300萬元,“現在物價翻了好多倍,說明當初的收入是可觀的?!?/p>收入靠的是一座礦山,彼時,這也是可堪依仗的“金山銀山”。余村人當時也不必像其他村子村民那樣外出打工,在本村礦山和水泥廠工作就能獲得一份不錯收入。如今辦農家樂致富的春林山莊老板潘春林,曾是礦山的一名拖拉機手。他說,那時村子里沒有貧困戶,也沒有暴發戶,大家收入平均,所以沒有到外面闖蕩的想法。余村所在的安吉縣現以“生態立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校對:浙江安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