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消費結構升級將產生一批新一線城市

“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2019年中國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為45.9%,估計到2025年這一比重將達到50%或者接近52%。

過去制造業發達的地區,有可能成為中國新的消費中心。

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有可能推動成都等城市成為中國的新型一線城市。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莫聞

遲福林。 (VPHOTO/圖)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與過去提的刺激內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十四五”時期的消費有什么變化?哪些城市將成為引領消費的中心城市?海南自貿港在中國消費格局中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

南方周末為此訪問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他表示,中國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而服務型消費社會對產業變革、擴大消費需求等將產生多方面影響。在制造業轉型、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一批新一線城市即將誕生。

中國將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

南方周末:“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與過去提的刺激內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遲福林:無論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還是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核心和關鍵都在于擴大內需。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疫情嚴重沖擊的背景下,14億人的內需大市場已經成為支撐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支撐中國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引擎。

與以往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無論產業結構變革、消費結構變革,還是城鄉結構變革,都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

產業結構變革中,我國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正處在關鍵時刻。目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剛達到50%左右;到2025年,有可能到55%左右。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發達國家占比大約在70%,我們差了近20個百分點。在產業變革上,我國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調整都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消費結構更是如此。在服務型消費占比上,我國與發達國家至少有20個百分點的差距。進入新發展階段,老百姓需求結構也變了,消費結構升級正處在關鍵時期,估計未來服務型消費每年大概以0.8-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服務型消費有可能超過50%,達到52%左右。也就是說,中國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而服務型消費社會對產業變革、擴大消費需求等將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另外就是城鄉結構變革。我國城鄉差距還很明顯,目前農村消費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