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組成員解讀“七普”:漏登率創歷史新低

人口總量多于年度抽樣調查的“預計值”,2019年,年度抽樣調查推斷的中國總人口為14.005億。按照每年人口出生和死亡的數據變化,可以預計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應該增長到14.04億左右,但這次普查的人口總量是14.1178億,多于預計值。

責任編輯:錢昊平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活動現場拍攝的人口普查宣傳冊。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圖)

5月11日,備受關注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引發各界熱議。

“總量多、兩頭翹、中間塌”,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此次人口數據的新變化。他指的“兩頭”,即少兒和老齡人口的統計,“中間”則是勞動力人口的統計。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位人口和統計方面的專家,包括“七普”專家咨詢委員,分析此次數據呈現的中國人口新變化。

翟振武:中國人口學會會長,“七普”專家咨詢委員

陳衛: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童玉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

漏登率 0.05%

南方周末:普查質量最核心的指標是“漏登率”,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漏登率分別是0.056%,0.07%,1.81%,0.12%,這次漏登率是0.05%,創歷史新低。為什么會有這么低的漏登率?

翟振武:在人口大流動、大變化的背景下能夠取得如此結果,與這次普查的新方法、新措施密切相關。

其一,“七普”全面啟用電子化的方式采集數據,七百余萬普查人員持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深入數以億計的家庭戶及集體戶,一舉告別過去紙表手記這種效率相對不太高、質量可能受影響的數據采集方式。

其二,“七普”同時還增設了普查對象聯網自主填報通道,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于普查工作靈活性、隱秘性等方面的要求,電子化的方式確保數據可直接上報和實時核準,扎牢了普查的質量控制全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道“籬笆”。

其三,“七普”充分利用部門行政記錄校驗數據。作為在證明公民有效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便利公民社會活動等多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信息,身份證號被首次列入普查的主要內容,這使得“七普”可以同公安部門戶籍登記、衛健部門婦幼統計等在內的大數據相掛鉤,彼此間實現了各取所長、互通有無、查漏補缺。

南方周末:普查數據結果有哪些讓你意料之外的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