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光觸媒制氫技術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新媒體專電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9日報道,氫能源已變成脫碳化所必不可少的燃料。最大的課題是如何制造出足夠的氫能源來滿足日漸龐大的需求。

報道稱,在日本茨城縣中部農村的大片山丘,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有可能解決問題。這就是光觸媒板。這些白色板子排在一起,浸在水中,達到100平方米,仔細觀察其內部,會看到像碳酸飲料那樣不斷冒出小小的氣泡。

報道還稱,板子的主體是光觸媒。這是一項不使用電、而通過太陽光照射把水分解為氧和氫的人工光合成技術,目的是把氫作為燃料使用,或者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而制造出塑料。

報道指出,該實驗由東京大學特聘教授堂免一成、三菱化工、INPEX等的研究團隊實施,描繪出在沙漠中建設“氫工廠”的遠景。

據說,在面積相當于本州和九州總和的沙漠里,如果放置相當于3%面積的光觸媒板,所得到的氫就可以滿足全世界消費能源的量。堂免教授說:“到2050年前后,可以制造出價格和石油、天然氣差不多的大量氫燃料?!?/p>

報道稱,這項技術的關鍵是提高能源轉換效率,即把太陽能轉換成氫能源的效率。堂免教授認為,“要投入商用,估計要達到10%的能源轉換效率”,但茨城縣的研究顯示,即使在夏天,平均的轉換效率也還不到1%。

有測算說,如果效率達到10%,日本國內就可以用240日元(約合2.2美元)的價格制造出1千克氫燃料。政府的長期目標是接近220日元。有分析指出,歐洲、美國的氫燃料價格到2050年將為1美元以下,而在光照強烈的中東,如果使用人工光合成技術,制造出1千克氫燃料僅需要85日元。

報道表示,利用太陽能發電分解水進而制造氫,目前的效率是20%左右。不過需要兩次工程轉換,還需要太陽能板和水電解裝置。人工光合成則只需要一次工程轉換,且只需要光觸媒,因此設備投資比較便宜。

報道指出,實驗室的研究能否被加大規模以便在室外進行也是一個課題。在茨城縣的研究中,科研人員把粉末狀的光觸媒涂抹到玻璃板上,做成25厘米見方的板子。豐田汽車集團豐田中央研究所今年4月宣布,研發出轉換效率為7.2%的人工光合成裝置。雖然是室內的試驗,但光觸媒板被擴大到了36厘米見方。

在歐洲,也有研究顯示轉換效率達到了10%,但增大規模后,因成本增加、裝置品質難以保證,所以相關研究未獲進一步的進展。

報道認為,這項研究雖然很艱難,但如果得以實現,將對社會造成巨大沖擊,堪與阿波羅計劃相提并論。在研發領先于其他國家的人工光合成領域,資源小國日本也有成為行業生態改變者的可能性。

網絡編輯:解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