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搬家”水族館之爭:即便人工繁育成功,能否實現野化?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資源環保處處長婁巍立介紹,將江豚遷往水族館的另一項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工繁育技術。他同時強調,“人工繁育只是系統保護工程中的局部?!庇懻撊斯し庇耐瑫r,不能忽視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換言之,“多條腿走路”。

“在國際上還沒有水族館人工飼養的鯨豚野化成功的案例?!盉arbara Taylor回復稱,對于所有被圈養拯救的動物而言,野化都困難重重,在人類正學習如何訓練人工繁育后代的野化技能時,許多動物的野外種群同時也已滅絕?!伴L江江豚的野化過程可能更加棘手,因為它們生活在水下,人類的感官難以在它們的世界發揮作用?!?/blockquote>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5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江邊,長江江豚在水中嬉戲。 (新華社/圖)

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長江江豚“搬家行動”正在引發爭議。

2021年5月9日,農業農村部稱,將生活在長江天鵝洲故道的19頭長江江豚遷入7個地點,最受關注的是,其中6頭要被遷入兩家水族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上海海昌海洋公園。

將長江江豚從保護區遷往水族館的依據,是農業農村部2016年印發的《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2016—2025)》(下稱《計劃》),《計劃》是目前長江江豚保護的綱領,提出要選擇1至2家符合條件的大型水族館,進行相應的基礎設施改造和設備提升,開展長江江豚飼養、繁殖、研究工作。

《計劃》提出了三種措施:自然棲息地保護——又稱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保護。目前,我國遷地保護已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遷入水族館是為了突破人工繁育這一科研難題以“保種”。但反對者擔心,遷往水族館會讓公眾忽視棲息地——長江的問題,甚至會吸引更多的商業機構引入江豚。而人工繁育道路能否走通、走通后能否實現“野化”,是更大的障礙。

爭議背后,反映出從“保種”到“保護”難題:突破了人工繁育技術瓶頸的大熊貓、東北虎等珍稀動物,野化放歸時,仍然困難重重。如果有一天只能在動物園、水族館、人造保護區見到這些動物,那還是原來的它們嗎?

2021年5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江邊,長江江豚在水中嬉戲。 (新華社/圖)

為什么要搬家

江豚搬家到水族館最引人注目,但在《計劃》規定的三項保護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護,目前仍將扮演主角。

“我們還是要堅持就地保護為主?!鞭r業農村部長江辦資源環保處處長婁巍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透露,接下來就地保護工作的重點為進一步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特別是在容納近半長江江豚野外種群的鄱陽湖,適當開展一些生態修復相關的工程項目建設。

就地保護最重要但困難重重。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自然種群僅存1012頭,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