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規風險頻發,治理能力亟須加強——4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責任編輯:文育然
4月發生的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中,合規管理、公平運營和責任治理等公司治理領域事件占比近六成,其中發生了7起反壟斷監管執法事件,罰沒金額共190.42億元。合規運營是企業的底線責任,企業改善合規管理需將社會責任擺在重要位置,建立完備的合規制度、合規文化等,并把關注點放在解決社會問題上,共同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在后疫情時代,全球貿易關系愈加復雜,全球產業鏈進入深度調整與重構期。在國際層面,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世界銀行集團等國際性組織相繼制定全球性契約、指南和指引等,推動合規管理核心問題形成國際共識。4月13日,ISO37301:2021《合規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國際標準正式發布實施,為全球范圍內各類組織合規管理體系的規范化建立和專業化認證提供明確的標準和有效的支撐。在國家層面,監管機構逐步加強了合規監管的立法深度和執法力度,2020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這是反壟斷法實施十多年來的首次修訂,互聯網領域被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多次出現“反壟斷”……我國市場監管策略已由促發展的包容寬松政策轉變為避免無序競爭的包容審慎策略,引導和督促企業實施更加主動的合規經營,強監管已是大勢所趨。
企業公司治理問題突出
2021年4月,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收集篩選了150件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從涉及的社會責任議題看,合規管理領域的事件最多,占比42%;加之公平運營和責任治理領域分別占比9.33%和6.67%,公司治理方面的警示事件占比近六成。從行業分布看,金融行業發生的警示事件仍然是最多的,占比達36%,銀行機構中的違反反洗錢規定、貸前審查不嚴格、違規放貸等仍是高發問題。
圖1.4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議題分布比例
圖2.4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行業分布(單位:件)
值得關注的是,本月發生了7起反壟斷監管執法事件,罰沒金額共190.42億元,涉及電商平臺、外賣平臺、醫藥行業、零售服務業等,反壟斷的監管正向更多的行業延伸。近年來,一些企業憑借自身的市場地位進行不正當競爭,強制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扼殺式并購等壟斷行為給行業發展以及消費者利益帶來嚴重損害。4月22日,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反壟斷工作會議上明確2021年是反壟斷工作“大年”,將進一步加強反壟斷監管執法,促進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
強化合規建設成為企業必修課
企業的生命在于創新,而創新的前提是在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下。因此,維護市場秩序、進行自我約束,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等三部門召開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后,4月14-16日,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34家互聯網平臺企業作出依法合規經營承諾書,反壟斷、個人信息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合規承諾重點。
隨著合規監管執法力度的加大,企業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同時也必然會伴隨著新的機遇。而抓住機遇的關鍵是圍繞社會責任來改善企業合規管理,如將履行社會責任與商業模式、企業戰略、核心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完備的合規制度、合規文化等。其次,企業需把關注點放在解決社會問題、引領行業創新上,而不是專注于抬高市場準入門檻以形成壟斷地位。第三,要推動合作共贏,加強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享先進的管理模式,探討成功的經營理念,在學習交流中提升能力、創造商機。
4月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一、中建材子公司越界采礦嚴重破壞生態
涉及領域:環境保護
事件回顧:4月26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中國建材集團(漳縣)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違法采礦案處理意見,該公司存在越界開采石灰巖礦2014.5萬噸、綠色礦山申報材料造假、燈籠坪水泥配料用粘土礦發證坐標轉換錯誤等問題,沒收違法所得并罰款7251.07萬元。
警示:中建材子公司長期違法越界開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不到位,屢禁不止,逾越法律底線。中國建材集團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下屬企業考核不嚴不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嚴重缺失。企業必須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環保工作上認識清醒、謀劃超前、行動堅決,才能為企業贏得發展先機。
二、華晨集團財務造假被罰5360萬
涉及領域:責任治理
事件回顧:4月20日,華晨集團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華晨集團披露的2017年、2018年年度報告涉嫌存在虛假記載、以虛假申報文件騙取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核準等問題,被合計處以5360萬元罰款,被責令改正并給予警告。
警示:如今,市場逐步走向開放競爭,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規劃企業發行債券計劃,確保企業制定的債務籌資計劃與經營效益、自有資產之間相匹配。誠實守信是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企業應把講誠信、守規矩作為企業融資和發展的基本準繩。
三、19家醫藥企業帶金銷售被處罰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4月12日,財政部發布《醫藥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公告顯示,部分醫藥企業存在使用虛假發票、票據套取資金體外使用、虛構業務事項或利用醫藥推廣公司套取資金、賬簿設置不規范等問題,對19家醫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
警示:長期以來,藥價虛高一直都是民眾看病就醫的一個頑疾,導致藥品價格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長期存在于行業內部的帶金銷售。此次財政部和國家醫保局的聯合檢查釋放出將加強財會監督助力醫藥改革的信號,對醫藥企業違規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
四、北京6家企業拖欠工資和社保
涉及領域:員工責任
事件回顧:4月7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社會公布6家企業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典型案例,主要存在拖欠勞動者工資和逾期仍不繳納社會保險等問題,涉及教育、影視、建筑、制造業等行業。
警示:創造就業并支付工資和繳納社保,是企業最重要的經濟和社會貢獻之一。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指的是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經濟增長、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因此,尊重勞動用工實踐,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才能讓員工實現自我驅動下的價值創造最大化。
五、北京移動被要求全面核查已停售套餐
涉及領域:消費者權益
事件回顧:4月11日,消費者投訴稱親人手機一直被收取名為“親情省”的漫游套餐費。對于已經被取消的業務為何一直收費,中國移動客服曾表示“用戶不取消便會默認扣費”。隨后中國移動回應:媒體報道所涉及的“漫游優惠計劃”是北京移動公司的一款手機資費方案,方案中1元/月為使用該計劃交納的功能費,非長途漫游費用。4月16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官網通報,要求北京移動公司改進服務,全面核查此類停售套餐。
警示:對于停售的套餐,中國移動需進一步加強運營管理,對有意愿變更資費方案的用戶提供便捷服務,同時優化服務流程和客戶溝通渠道,提高一線客服人員問題解決能力,杜絕侵犯客戶利益行為的發生。
六、永輝超市15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4月8日,永輝超市被曝在福建省多地多家門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多種水產品所含重金屬、藥物超標。對此,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12日回應稱,永輝超市每年自檢量非常大,不可能所有商品都檢測到。該言論迅速引發熱議,引發高度不滿。15日晚,永輝超市發布致歉公告,表示已成立專項自查小組,開展自查自糾,并深刻反省。
警示:食品安全無小事。對于企業來說,不合格率也許是個概率問題,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哪怕只有1批次不合格,傷害就是100%。永輝超市想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護好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面對不合格的產品,不論比例有多少,都要自檢漏洞。
七、南方航空等“隨心飛”機票兌換難
涉及領域:消費者權益
事件回顧:4月5日,央視曝光多家航空公司“隨心飛”套餐問題,有網友表示此前購買的南航“快樂飛2.0”,目前已遇到14次航變,多次對她行程造成影響,曾有一次航班變動三次的情況。隨著疫情防控向好、出行增加,消費者發現“隨心飛”套餐投放座位少、機票兌換難。
警示:去年疫情期間,“隨心飛”類產品為航司穩定現金流,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燃眉之急,但當出行市場開始復蘇時航司就想方設法阻礙套餐使用,把套餐變套路,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也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誠信經營。只有讓消費者真正受益,才能增加用戶黏性,才能在巨大挑戰面前保持韌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八、廣州15家企業發布虛假廣告被罰
涉及領域:消費者權益
事件回顧:4月13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1年第一批15個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醫療、藥品、保健食品、教育、房地產、金融投資理財等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領域。
警示:從行業看,保健食品和醫療美容領域案件最多,占比超過五成,主要存在虛構、夸大商品功效的問題,這些行業與人民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一直是監管重點。相關行業應強化自律,對廣告宣傳合法合規引起足夠重視。
九、河鋼股份子公司環境違法一個月被罰11次
涉及領域:環境保護
事件回顧:因環境違法行為情節嚴重,唐山市生態環境局4月1日決定對河鋼股份控股子公司唐山中厚板公司作出包括“吊銷排污許可證,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在內的行政處罰。經查,自今年3月份以來,該公司已經收到11次環境處罰,處罰事由涉及未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在線監測數據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精煉車間、連鑄車間無組織排放等原因,被處以總計607萬元罰款。
警示:作為國內鋼鐵產能排名第二的河鋼集團旗下上市平臺,河鋼股份不僅縱容控股企業屢次環境違法,也未在年報中坦誠披露。企業為盈利過度庇護,而不及時有效地進行整改,那么小利將釀成大禍;環境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也將對業績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十、揚子江藥業壟斷藥品價格競爭被罰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4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揚子江藥業與藥品批發商、零售藥店等下游企業達成固定藥品轉售價格和限定藥品最低轉售價格的協議,排除、限制價格競爭,并通過懲罰低價銷售經銷商、委托中介機構監督線上銷售藥品價格等手段,進一步壓制競爭、壓制經營者降價銷售藥品。因縱向價格壟斷,揚子江藥業被處以其2018年銷售額254.67億元3%的罰款,計7.64億元。
警示:藥品價格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揚子江藥業在藥品價格上實施壟斷,使相關藥品無法在競爭中降價,不僅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也加重了人民群眾的就醫負擔。守法合規是企業經營的底線責任,必須合法合規、不損害公共利益,尤其是醫藥行業這種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企業,更需要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評選方法和流程
“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評選采取專家投票法。月初,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收集、整理上月發生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候選事件。之后,隨機邀請9位智庫專家進行“背對背”投票,按總得票數由高到低評出“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掃碼閱讀:堅守產品和服務責任,提振消費信心——3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