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火星的旅程
隨著“祝融號”在火星上踽踽獨行并陸續傳回圖像數據,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并開展探測工作的國家。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火星車導航相機拍攝的火星車尾部及火星表面。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這是我國首次實施火星著陸任務,我國也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探測器成功在火星著陸的國家,中國深空探索進入新的時代。
十年磨劍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茖W家研究火星,希望能夠破解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等重大問題,同時探索移居地外的可能性。因此,火星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優先目標。
1960年,人類開啟探索火星的征程,但蘇聯發射的兩臺探測器都沒能離開地球。1965年,美國的“水手4號”飛掠火星。1971年,美國的“水手9號”成為首個環繞火星的探測器。1975年,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1996年出發的美國“探路者號”著陸器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并且釋放“旅居者號”火星車,這是人類第一輛火星車。飛掠、環繞、著陸和巡視也代表了目前火星探測的四種主要類型。
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最初半個世紀里,美國、俄羅斯(蘇聯)、歐洲、印度和日本紛紛實施了火星探測計劃,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的身影。直到21世紀初,隨著嫦娥探月工程立項,中國人真正意識到,向另一顆星球進發的時代正在到來。2007年10月24日,“嫦娥1號”發射升空。在“嫦娥1號”取得成功后,專家就開始謀劃我國深空探測的后續發展。2010年,8位院士聯名向國家建議,開展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的綜合論證。2016年1月11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立項。
2016年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透露,中國準備在2020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