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母嬰友好型社會, 從寬容嬰兒哭鬧始
結婚生子者,不僅更容易做到“養兒方知父母恩”,也更能寬宥帶娃者造成的“影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一位微博主發文吐槽:“以前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帶她上飛機戰戰兢兢,生怕她哭了吵到別人,我準備好賠禮道歉,也想過是不是要準備小禮物賠罪。后來我讀到了一篇文章,說現在這種帶著嬰兒或者幼童,一點點打擾到別人就賠罪的風氣是另一種極端?!?/p>
“動輒賠罪”源于動輒得咎。正如該微博主所言:現在的個別群體的網絡風氣,連小男孩也仇視。小男孩有的是比較調皮,但是拿兩三歲小孩扒門縫的幾張照片就說他們長大是流氓,也太荒謬了。
說起來,世間哪有天生頑劣不堪的“熊孩子”,莫說一兩歲的嬰兒無法故意“作惡”,就算是半大小孩,也不宜因為一兩次“鬧騰”,就視之為“問題娃娃”甚至“流氓”。
顯然,尚未在公共場合學會“社交禮儀”的幼兒們,突如其來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