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科學精神,是袁隆平留下的精神遺產
不迷信權威,勇于突破,勤于實踐,無私分享,這是袁隆平以及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這也是袁隆平留下的寶貴的精神遺產。
責任編輯:陳斌
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袁隆平院士逝世。無數國人以各種方式表達哀思,令人動容。
國人對袁隆平的尊敬與感激,大抵出自“吃飽飯”的樸素原因。殊不知,這簡單心愿背后的經歷并不簡單,而其中蘊藏的科學精神,則是袁隆平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精神遺產。
袁隆平開創的雜交水稻,讓水稻產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2014年,超級稻在試驗田中畝產量超過了1000公斤。更重要的是,雜交水稻在中國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占比最高時,中國水稻種植面積中65%以上種的是雜交稻。
袁隆平的成績離不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