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悠翔:閱讀一本書,也是采訪一本書
2021年5月18-20日,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校園公益講座先后進入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廣州市天河中學與廣州市鐵一中學;其間,《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部資深編輯劉悠翔進行了以《閱讀是對書的采訪》為題的分享。
我的工作是做文化新聞,要把這個工作做好需要讀很多的書,也要采訪很多的人。因此久而久之,“采訪”和“閱讀”這兩件事情它們慢慢地融合在了一起。
我覺得閱讀是對書的采訪,采訪是對人的閱讀。今天這個講座是閱讀主題的講座,所以就來講講它的前半句——閱讀是對書的采訪。
什么是采訪式閱讀
“采訪式閱讀”是我杜撰的一個概念,我還杜撰了個跟它相應的概念叫“閑聊式閱讀”。
“閑聊”和“采訪”的區別是什么?“閑聊”是一種漫無目的的聊天,這是大家天生就會的?!安稍L”是有準備的、有主題的聊天,這是需要不斷去訓練的。
放到閱讀上來講,“閑聊式閱讀”是所謂的無事亂翻書,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探索?!安稍L式閱讀”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主題,帶著目的去閱讀。
按照我的理解,我們北宋的大文豪蘇軾,他可以說是“采訪式閱讀”的鼻祖。蘇軾生活的年代還沒有“采訪”這個概念,但他有個著名的提法,他用一個軍事的概念去類比,叫“八面受敵”讀書法。
這個“八面受敵”讀書法是什么意思?簡單地“翻譯”一下是:
他年輕的時候,讀書往往是一本書要讀好幾遍。他認為書就像大海一樣,里面的內容包羅萬象,如果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目的,往往就容易失焦。所以每讀一遍,他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特定的主題。
比如當時文人常要讀一些史書,其中一遍,他就讀這個朝代治亂興衰的規律是什么;另外一遍,他會去讀這里面帝王將相的生平事跡。這樣幾遍讀下來,這本書才算是真正讀透,再有人要拿這本書來考他,就考不倒了。
所以這個“八面受敵”是什么意思?即是他變成了一個“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對這本書站在絕對制高點的常勝將軍了。這叫“八面受敵”讀書法。
再說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作家,我們的魯迅先生。2019年的時候我做了一篇采訪,名義上是“采訪”魯迅先生,實際上是對《魯迅全集》的采訪式閱讀。
《魯迅全集》總共一千多萬字,其內容是包羅萬象的,我選取的可能是一些當下大家感興趣、關注的主題。比如魯迅先生成為了一個網紅式的人物,青年把他封為“人生導師”,他在(采訪)里面談到“佛系青年”“吃瓜群眾”,還有關注女性主義的各種話題。
我選定了這些主題,再去讀《魯迅全集》,就仿佛穿越了時空跟他做一對一的對話——在他的書里面都能夠找到很精彩的回答。
2019年做這個選題的時候,是因為魯迅又成為了一個網紅。
當時北京有個魯迅博物館開通了(官網的)檢索系統,這個檢索系統一上線就崩潰了,就像現在很多熱門事件會導致微博的服務器宕機一樣。因此可見他是個頂級流量的作家。
當時涉及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你被推為“青年導師”?
在《魯迅全集》的《華蓋集》里面他是這么說的,我來念兩段原文(200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
要前進的青年們大抵想尋求一個導師。然而我敢說:他們將永遠尋不到。尋不到倒是運氣;自知的謝不敏,自許的果真識路么?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態可掬了,圓穩而已,自己卻誤以為識路。假如真識路,自己就早進向他的目標,何至于還在做導師。說佛法的和尚,賣仙藥的道士,將來都與白骨是“一丘之貉”,人們現在卻向他聽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傳,豈不可笑!
但是我并非敢將這些人一切抹殺;和他們隨便談談,是可以的。說話的也不過能說話,弄筆的也不過能弄筆;別人如果希望他打拳,則是自己錯。他如果能打拳,早已打拳了,但那時,別人大概又要希望他翻筋斗。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作為一個在1920年代已經成為當時所謂網紅青年導師的人,他有非常清醒的認識。而且他給出一個界定,是說某一個領域的專家并不是所謂的包治百病或者什么都懂。
這段文字放在現在,也有它很強的當下意義。
如何“采訪式”地閱讀
“采訪式閱讀”,應該選擇一些什么書?
還是拿采訪來作比較。做采訪很重要的是要選取那些新聞的核心當事人,選擇書我們也要選擇原典,所謂的原典就是原著,而且它們通常是一些經典。
那我們怎么讀這些書?很重要的是做筆記,這方面的榜樣是我們讀書界的“大魔王”錢鍾書先生。
大家知道錢鍾書先生是一個行走的圖書館。曾經有朋友回憶,有人找錢鍾書先生推薦某個領域的書目,讓他開三本書(的書單),但他一口氣開了幾十本,而且每一本他都能寫出在這個主題下這書的特色。
但錢鍾書先生家卻沒有太多的藏書,因為他要讀的書放在家里也是遠遠放不下的。他的書多數從圖書館借,所謂的“書非借不能讀”,借來后盡早地把它讀掉,在讀的過程中做筆記。最后是無數的書在他的家里流進流出,但是留存的只有他的讀書筆記。
采訪式閱讀也好,閑聊式閱讀也好,關于閱讀的意義,我的理解是連接一個更大的世界。作為記者,寫作就是把你看到的世界分享給大家。
如果真的要說閱讀的功利點,它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流傳很廣的,一位叫馮象的法學學者回憶,他在2003年去參加學術會議,美國94歲的商學界老學者德魯克發言思路仍然非常清晰,整個人的狀態像80歲左右。大家問他長壽的秘訣,他講他每五年要把《莎士比亞全集》重讀一遍——有一種說法是,讀杜甫的詩歌也能起到類似作用。
最后,在這里祝愿大家能夠享受閱讀,快樂一生。
--------
2021年4月起,南方周末報社將向全國2萬名中學語文教師贈閱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紙質報紙,以及計劃舉辦進中學校園、開展公益教師訓練營等線下活動。歡迎進入“語你共進”專區了解更多:http://www.zprce.cn/content/20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