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青年:我的“退圈之路”

我們找到多位“資深”飯圈青年,聊了聊他們從沉浸式追星到最終毅然走出的全過程。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曾經為某種事物或者人著迷,只是在資本和各種力量的加持之下,追星總是顯得格外迷狂。

近期,在“倒奶”等一系列鬧劇之后,飯圈前所未有地被置于人們的圍觀之下。但很多時候,人們的“觀看”伴隨著的不是“理解”。

居高臨下的責備,往往使得圈內圈外的誤解進一步加深。與此同時,所謂“飯圈思維”中的偶像化、盲從和黨同伐異的傾向,也在向各個領域蔓延。

這一次,我們找到多位“資深”飯圈青年,聊了聊他們從沉浸式追星到最終毅然走出的全過程。

他們的故事,也讓人看到,即使身陷飯圈打投集資,也可能像其他迷戀行為一樣,在走出后頓覺意味全失、悸動不再。而面對生活的反思和理解,成為年輕人能夠走出的真正原因。

“打投是為了愛豆好?追得越多,我越不認可”

李璐璐,19歲

《創造營4》是我第一次追內娛選秀。我之前已經想好,不管愛豆有沒有出道,成團結束,我就要“跑路”。

大概是賽程過半后,我pick上一位選手,關注了他的微博、超話,一開始不想影響生活,輕輕松松看節目和物料就好。但是架不住超話里,一天一個榜單,說愛豆的排名往下掉了。

雖然知道內娛選秀清票、搖號幾乎是固定動作,但還是忍不住加入了愛豆所有的數據組,專門開了一個小號給他打投。

那段時間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微博,看群里的消息接龍,今天有什么任務,我是第幾個參與的。有時候我看到接龍名單就非常煩躁,因為我也要上課,我也有自己的計劃。

一直到成團夜,我的QQ置頂全是打投群和審核人員的賬號,每天打投到凌晨一兩點。今年票數不僅決定了愛豆最后能不能成團出道,還決定了各種“福利”,比如票數前多少名可以拍自己的vlog,前多少名可以參加粉絲見面會。

我覺得這個機制對愛豆、對粉絲都特別殘忍。它催著你立刻過來投票,不然你家哥哥就什么都沒有。

讓我不能釋懷的還有集資。粉上愛豆的第七天,我看到超話里在搞集資battle,大家一直在接龍。我想已經快到決賽了,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于是做好了接下來一個月不吃晚飯的準備,跟著大家,給后援會打了300塊錢。

誰想到隔了一個星期,超話里又開始battle了。這次我又打了300塊錢,兩次下來,一個月生活費的1/3都投了進去。打完錢,我整個人躺在床上,覺得非常后悔。后來我整個月都沒吃晚飯,每天晚上吃面包。

再回想起當時的心態,我覺得就像“集資battle”的字面意思一樣,打錢已經和愛豆本身無關了,就是粉絲之間的相互競爭。

我記得初中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喜歡一個韓國偶像組合。當時我們都沒有智能手機,也不知道能為愛豆做些什么,頂多拿媽媽的手機關注幾個出圖的站子,看一點物料。有一天朋友突然問我有沒有給愛豆投票。

我很疑惑,為什么要投呢?

朋友反問我,你不是很喜歡他們嘛,為什么不投?仿佛我不投票,就不是真的喜歡他們。

后來進了圈子,大粉也說打投是為了愛豆好,你就應該這樣做。但我追得越多,越不認可這套價值。

之前追韓娛的時候,我覺得喜歡偶像組合和喜歡樂隊也沒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我喜歡他們的音樂和舞臺,就去買他們的專輯支持,我覺得這挺正常的。

但是現在搞選秀,辛辛苦苦“對著空氣打錢”,我真的覺得不值得。

雖然我是飯圈里的人,但也不否認飯圈是有問題的,有些事情就很離譜。比如收集愛豆的周邊,一張小卡可以炒到600多塊錢。

雖然看到打榜的數據一點點上去,看到愛豆的物料會很開心,但時不時也會接觸到一些極端的、有攻擊性的言論,會讓你覺得“今天又是雞犬不寧的一天”,非常影響心情。

所以選秀結束后,我沒有猶豫,直接注銷了為追愛豆專門開的小號。在我看來,選秀中的愛本就短暫,內娛選秀的“售后”保證不了舞臺、資源,與其為愛豆的未來擔心,然后在一些綜藝中慢慢消磨掉好感,還不如果斷離開。

“有些后援會管理者是高中生,享受一呼百應的感覺”

嚴敏,22歲

上頭很快,下頭也很快?!皠?”結束后,我再也沒做過任何數據,刷過任何榜單了。

一般人“出坑”不是因為愛豆塌房,就是自己有了新墻頭,或者生活很忙碌。像我這種下頭比較快速自主,決賽后就盡可能遠離的,可能很少。

某天我在微博熱搜上看到“倒奶”事件,當時很無語。因為國家剛剛出臺了《反食品浪費法》,大家都說“倒奶”從食品浪費角度看是不對的,這個確實是。但后來更多網友是在瘋狂噴青少年,我感覺有點過了。

“倒奶”這件事,是粉絲要把奶倒掉嗎?是那些想把票賣給粉絲的人把奶倒掉的,因為這樣可以更快賺到錢。資本、節目、教育……每一環都有人做錯。

當然粉絲確實有低齡化的趨勢,有些也很瘋狂。有的選手后援會的賬號管理者是高一、高二的學生。即使20出頭在飯圈混,可能也會覺得自己是“老人家”了。

就拿一個朋友來說,她是耽美寫手,平時會為自己嗑的CP寫文章。她就發現她的微博的粉絲中,很多是初中生或小學生,年紀輕輕就在微博上“混跡”,甚至有些本身就是粉絲過萬的博主。

他們在飯圈中擁有的所謂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真的會讓他們迷失,因為他們享受一呼百應的感覺。與此同時,他們在粉絲群體中充當了“意見領袖”,也很恐怖。

我經常會看到有粉絲說“全世界都想害我哥哥”這種話,就覺得很腦殘。

但有一天,當我的一個朋友和我說她竟然理解了這句話時,我困惑了。當時她家愛豆犯了很嚴重的錯誤,開始被全網罵,但她還是一直要幫她愛豆洗地。

飯圈有時真的很瘋狂,它把愛豆和粉絲都扔在這個大染缸里,在這個時候做出一些正確的價值判斷是很難的,或者說你要提出自己的價值判斷會很孤獨。

5月11日,“青你3”被叫停后,很多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勸粉絲理智追星。

現在大家都在說理智追星,其實也把很多問題給遮蓋過去了。我后來想,到底誰錯了?如果最開始這些青少年能夠被給予很好的教育,是不是粉絲瘋狂追星的事就會少一些?

“起初我用愛發電,后來只剩疲勞”

伊娃,22歲

從初中就開始追星,我可以說是老追星人了。

有一年追選秀,我們家后援會的管理比較混亂。當時我正好有空,花錢金額、打投量和微博屬性也都達到了要求,就想進入后援會,做點改變。

最初,我的崗位是微博管理,負責寫后援會官微的文案、后臺回復,有時要和愛豆經紀公司的粉運(負責粉絲運營的人員)一起坐下來開會。

而真正做了微博管理,才有種“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的感覺——粉絲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從集資金額到投票策略,總有粉絲對后援會的決定不滿意。

有一次,應援場地有限高要求,有幾家后援會還是放置了超高注水旗。有的粉絲看到自家沒放超高注水旗,紛紛私信后援會官微,指責讓愛豆輸了排面。

很多時候,粉絲們不太在乎事情是怎么做的,只在乎愛豆是不是“臉上有光”。

后來,我家愛豆成團,我也做到了后援會比較核心的位置,工作內容就變成了“什么都做”。

從組織活動應援,到秒切愛豆雜志(明星封面的雜志上線后迅速被粉絲買完),那段時間真的是昏天黑地。我大概算了個賬:一周內光在內部工作群就花了800多分鐘,處理了1800次的工作會話。

雖然離管理層核心越來越近,但在后援會越久,就越消磨我對愛豆的喜歡。起初我還有熱情用愛發電,后來只剩疲勞。畢竟打工還有工資,做得好有晉升、嘉獎,但做后援會是沒有回報的。即使可以看到一些散粉看不到的內幕,有時還有一些現場名額,但都是很虛無的東西。

我還有別的朋友,加入過幫愛豆做數據的打投群。每天從吃完午飯做到吃晚飯,一個下午就沒有了??粗捓锕芾韱T和大粉們虐粉的帖子,會讓人覺得不努力就是在拖哥哥后腿。每周末,管理員還要公布每個id累積的微博互動值排名,誰做得多、誰做得少,大家都能看到。

她說,“有時候出門玩,看到群里管理員催大家的消息,都會覺得心虛?!睕]過多久,做數據就成了一種負擔。

在核心圈做了小半年,我覺得個人的精力達到了極限。正好我要出國留學了,就慢慢交接了一些工作。我現在還是追星,只是沒有再進后援會的想法了。

畢竟追星是為了快樂,不是為了累死自己。

“原來,花錢并不能使我家愛豆有更好的資源”

Ni Ni,21歲

我從高一開始追的韓團,一開始什么也不懂,只知道買專輯。因為專輯里會有愛豆們的小卡片,我當時對集小卡片有種癡迷,所以每次專輯一出我都會買好幾份,最多一次同一套買了30張。

我嗑的是團內兩對CP,每次為他們花錢一定要雙倍的。例如給成員A買五張專輯,就要給他的CP也買五張。

而在韓團中,粉絲比較強調“中輸”(在韓國飯圈多指其明星的歌曲、專輯、周邊等這些產品的輸出在中國的銷量)。每個愛豆在微博都會有他們的專屬“大吧”,里面會開各種代購鏈接。如何衡量愛豆的人氣,就是看“大吧”里的代購量或集資量。

其中有一種情況是不運回地買,通俗講就是純打錢,因為這樣可以看出粉絲的忠誠度。我追的韓團在當時很火,也是因為從眾效應,大家都買(專輯)很多,我如果在里面只買一兩張的話相當于沒花錢。

這個韓團中也有幾名中國人,他們更在意其在中國粉絲心中的形象。有的雜志會說他們在中國粉絲很多,就會有國內雜志邀請他們去拍電子刊。

但是電子刊不比紙質刊,紙質的雜志你看完還能糊墻。電子的你多買了就是增加了一堆閱讀碼,但內容都是一樣的。這完全就是變向打錢。

讓我決定不再打錢,專心“白嫖”(指不花錢追星)的,是因為心累了。我漸漸發現,自己花錢并不能夠使得我家愛豆有更多、更好的資源。

韓團公司刺激專輯銷量的方式是通過在專輯內放置小卡片,但卡片所對應的愛豆也是隨機的,和抽盲盒一樣。這就會導致我買專輯抽到的小卡片不一定是我想要的。

偏偏團里有個人我特別討厭,去年有段時間我連續買20張專輯其中15張小卡片都是他的,而我家愛豆卻一張沒抽到。

他的粉絲數量少,而且大多又不愿意花錢,本想找他的粉絲換小卡片,根本找不到,最后都“爛”在自己手里。

我花的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的,一張沒抽到跟打水漂一樣,很傷心。

而且我本來以為,只要我花錢夠多,我家愛豆就可以在MV中有更多的鏡頭、有更多的代言。但其實花錢再多也只能是和他的隊友平分。

我不想拖飛機養皇族(形容在組成員中各成員分布不均勻時,資源過于傾向或偏重某位成員)了,與其這樣,干脆不花錢了。

“總是搬弄是非,我挺不喜歡”

洪冉,19歲

今年應該會是我最后一次搞選秀,混粉圈。

我是一個cp粉,我追選秀就是為了磕cp。我之前追了一對cp,他們兩個參加了《創造營》,所以我去看了“創”,很累地打投,想送他們出道。

但我發現在節目里,他們倆的互動被剪得一干二凈,根本就沒有任何交流,其中一個甚至還和另外兩個上位圈的人綁了新cp。

加上他們這兩家唯粉簡直“不共戴天”,打架特別兇,之前還撕到官博下面,兩家粉絲互相轉黑詞條各轉了2萬多條。我覺得這種互相攻訐太累了,最后就“跑路”了。

作為cp粉,我常被唯粉撕。我們cp粉有個20多人的,通過層層審核后的小群。審核是為了防止唯粉潛伏進來撕逼,粉圈有時候就像無間道那樣。

盡管已經層層審核,但還是防不住一些管不住自己的人,把群里一些cp同框飯拍或者言論外傳,然后引發新一輪的撕逼。

很多是故意找茬。比如我們有個cp打投群,群里有一個富婆買了很多箱奶。分完奶票以后,她在群里說了一句,“我把果粒值都給cp中的一個人了,這個人果粒值少,想讓他們倆持平一點?!?/p>

結果這個東西被截出去了,在豆瓣上就有唯粉開始罵這群cp粉,說cp粉歪屁股(屁股坐歪了,引申為偏心)。

有時候吵架吵得多了,你就會脫敏了。

像我粉的cp兩家唯粉吵那么久,我早就脫敏了,你們愛吵就吵吧,反正該be的也會be(bad ending的縮寫,指粉的cp悲劇收尾)。

不過粉圈撕逼都是暫時的,有時候最恨的那兩家說不定都能團結起來,沒有什么是不能團結的。

以前我很喜歡逛豆瓣的某個小組,很多嗑糖信息都來自那里。但是有些小組其實生態特別惡臭,喜歡搬弄是非,我挺不喜歡的,所以很久都沒玩豆瓣了。

現在,一切都塵埃落地了,打投也結束了,我也做出了我最大的努力,后續的官方數據之類的,我不會去干了。

如果以后回想起這一段經歷,我可能會和別人說:我曾經搞過的圈有多么的腥風血雨。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來源:南都周刊)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