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集散地罌粟殼地下交易猖獗:如何才能鏟除這一毒害民眾的黑產?
不良商販將罌粟殼添加進食物或湯料中,是餐飲行業“公開的秘密”,且屢禁不止。通過法院歷年公開的裁判文書可發現,除火鍋店外,食品攤、胡辣湯店、羊肉粉(湯)店、鹵味熟食店等往往都是重災區。
責任編輯:陳斌
罌粟殼
某些中藥材供應商,干起了害人不淺的“販毒”勾當。
最近,澎湃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包括河北安國市、河南禹州市、江西樟樹市等多個國內的主要中藥材集散地存在罌粟殼地下交易,多個藥材商稱他們長期以每斤500至700元不等的價格向從事鹵味熟食、小吃早餐的攤販或門店供貨。部分罌粟殼供應商還可將罌粟殼打成粉或碎塊狀通過物流發貨,還有商家甚至直接出售“沒刮過漿”的罌粟果。在采訪中,有藥材商透露,其手上存貨就有600斤之多。
罌粟殼中的生物堿含量雖然比果實要少,但對于普通人來說,長期食同樣容易成癮,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早在2000年,中國就已經將罌粟殼歸類為“其他毒品”。2008年,在衛生部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中,罌粟殼就被列為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