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央企里的年輕人:愛改變,拼自己
時代的進展不是放一把野火就可以燒起來的。這群投身于金融央企的年輕人,正在不斷成長,不斷見證新的人生體驗,觸達新的邊界。
自愈與責任
朋友圈被中科院博士論文致謝刷屏的那天,相比借此看到了世界參差的圍觀者,李子豪更多了些感慨。
他來自湖北黃岡,在他的語境里,這是一個貧瘠的地方。在這座曾支配了無數考生練習冊的高考名城里,他的成績頂多算是中等偏上,但李子豪仍然認為,相比于這里普遍思想傳統選擇留守的多數人而言,能從這里走出去的那一撥,算得上是同輩中的佼佼者。
他就是其中一員。
李子豪家境不算優越,但父親以開車為生計,家里多少還算有點積蓄。他本有一個患有風濕的親哥哥。這是一種慢性病,盡管幾乎無法根治,但好好調養終歸于性命無礙??筛改笎圩有那?,又文化水平不高,病急亂投醫,聽說了什么民間偏方就不遺余力地去試。家里沒有保險,所有的支出都有去無回。就這么治了三四年,家里的經濟徹底垮掉,一度困難到李子豪因交不起學雜費而幾乎在初中就輟學。
每況愈下的還有哥哥的病情,直至后期他甚至選擇了以極端的方式來求得解脫,他想放過自己,也放過被自己“拖累”的家庭。
那時候李子豪14歲,卻被迫早早地見識人生殘酷:生命太脆弱了,并且一個家庭半輩子的積蓄在一場大病面前,不堪一擊。他也眼見從小到大的玩伴,村支書家的孩子,曾經也是衣食無憂,因為得了白血病而耗盡家中存款。
在一個沒有什么醫藥知識支撐的家庭里,“什么藥都吃,結果就把人給吃沒了?!?008年之后,李子豪再沒有流過一滴淚?!翱逈]有什么用”,哥哥生病的那段時間,以前逢年過節會來家里聚一聚的親朋好友都對他們家避之不及。
后來的日子里,他選修心理學,用了大量的時間在治愈自己的過程中與生活達成了和解——在他童年的痛苦根源中,父母、哥哥,其實沒有人做錯什么。假如父母的知識面再廣一點,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結果都會不一樣,但李子豪也很清楚,“爸媽確實已經在他們認知范圍內盡到全力去做了”,這不能夠怨他們。
他改變不了過去,只能想著今后如何讓生命在延續遞進的過程中不再重蹈覆轍。因此,選擇保險代理人這份工作之后,他賣保險賣得“特別理直氣壯”。他相信,經自己手每一份認認真真銷售出去的保險,都可能在未來某天拯救一個家庭。
大四下學期,李子豪只身來到廣州。行走在大街小巷,他很想在這個城市里找到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個角落,但每每失望地發現,“它根本不是你的”。盡管這里讓人倍感孤獨,但他依然被這里的氣候和遍地的機會打動,留了下來。他從保險的電話銷售做起,吃得了苦,也對自己狠得下心,李子豪跑贏了大部分人——2010年,廣州市的平均全年工資剛破5萬,而僅工作第一年的李子豪就超過了15萬,第二年破了40萬。
李子豪深知,自己要想在人才濟濟又根基頗深的保險營銷團隊競爭中出人頭地很難。彼時,新興的“收展”業務引起了他的注意,作為售后服務部門,收展的核心在于做好客戶回訪、續期收費、防止因業務員流動而造成客戶流失,并在此基礎上再拓展新的資源等。因為有公司提供的既有老客戶的資料和資源扶持,顯而易見,收展對于年輕的、沒有強大人脈和客戶積累的新人更為友好。
2020年,李子豪所就職的中國人壽響應落實“六穩”“六?!?,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人就業渡過難關。很多人來到這里,接受就業保險銷售崗前培訓,有人從而發現了自己的天賦所在,也有人并沒有在這里走通他的路,但離開的時候,也能看到有所成長。在李子豪眼里,中國人壽不僅僅是一家金融保險集團,更提供了許多領域的培訓機會。保險這條職場路未必人人都能走得下去,但通過幫助其他人來實現個人價值,也通過成就自己而幫助更多的人在這里是可以實現的。
李子豪已然是職場“老師傅”。曾經有位2012年起就跟著李子豪做電話銷售的年輕人連500塊的保證金都交不起,房租也問李子豪借了1000塊錢,如今他依然在李子豪的團隊,卻已經成長為年薪140萬的總監?!皞鲙蛶А辈粌H讓這位年輕人看到了自己的成長,也讓李子豪更明白了中國人壽“成己為人,成人達己”企業文化理念的意義。
2019年6月,李子豪團隊出勤人力破1000人,為了紀念這來之不易的新突破,團隊主要人員一起拍下了這張合影。中間為李子豪。
他經歷過落魄,也見識過城中村里屬于底層人的真相。他太明白,要讓一個年輕人不被生存壓力壓垮,首先要提高個人的收入,實現迎合社會價值觀的提升。李子豪帶著年輕人一起成長,給他們準確的方向和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他們,每一步路都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增加砝碼。
童年的經歷傷害了他,也成就了他,他用了漫長的時間與痛苦的過往搏斗,也在曠日持久的自我救贖中變得更強大。他曾經的人生目標是40歲前退休,但現在顯然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創造性地用“統籌編制、共同作戰”的方式爭取發揮團隊中每個人的長處,留下來的年輕人都漸漸找到了錨定自己的那塊礁石,而李子豪想“帶著這一群人向更高的平臺出發,讓大家一起走得更遠一點”。
選擇與成長
2009年,孤零無依的李子豪初來廣州。同年,英國留學歸來的王幼楠也選擇一頭扎進廣州這座城市。
王幼楠所學的專業是國際會計與金融,進入金融行業工作是她職業規劃內最穩妥的一條路。彼時,中國的銀行體系剛剛進行了體制改革,加強了抵御風險的管理能力,也因此安然捱過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同年,正值中國人壽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跨境金融業務大集中的關鍵時期,抓住面向高校應屆生的招聘通道,王幼楠加入了廣發銀行單證中心,至今已有12年。這期間,她伴隨著單證中心一路打怪升級,擁抱互聯網金融,提前布局數字化思維,重構傳統服務模式,也完成了自我價值的實現、更迭、再實現。
她的工作細節可以被量化為一組數字:面對46家分行,8000多家國際企業,沒有統一的定式和答案,每個業務需求都要采取靈活的方式處理。
2015年4月,王幼楠受到中國國際商會推選,成為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議題發言人,代表中國銀行界發表專業意見。發言前,她在臺下專注聽講。
單證中心堪稱全行國際業務的“黃埔軍?!??!霸谶@里你需要掌握各種結算方式項下的國際慣例和規則,還要實時關注和學習外匯政策?!辈块T人員有進有出,但在這里工作的時間越久,王幼楠越能體會到這份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它就像一個魔盒,永無止境地在變化,而她時時刻刻準備接受動態的挑戰。
這種倔強的、不服輸的勁兒伴隨了她好久,也或許可以說是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申請研究生時,跨專業選擇國際會計與金融的決定便藏著她強大的理性?!坝慕鹑趯I一直是全球聞名的強勢專業。要學,就一定要學更強的?!?/p>
一股韌勁兒在此刻冒出頭來。她不怕丟臉,上課時毫不猶豫地提問,主動向老師請教,不在意問題本身是否會讓別人覺得有些「笨」。課余時間她幾乎都泡在圖書館,把教科書翻了幾十遍,她還翻閱了大量的學術文章和參考資料,努力鞏固專業知識,認真研究學術課題。最終,她以全系第一的優異成績榮獲了學校頒發的兩項學術獎金。
這種迎難而上的心態也一直影響著她的工作。剛入行時,王幼楠并不做信用證領域,后來由于部門職能調整,擺在她面前的是全新的工作界面,但她永遠可以沉下心來,一步一步踏實地學。從業務萌新小白到業務骨干,一年多的時間,她便飛速成長起來。
直到現在,王幼楠仍在不停歇地利用業余時間修煉——“考證”。和學生時代相比,不變的是「學習」這件事本身令她著迷的吸引力,變的是她不再如當年孤軍奮戰埋頭苦讀,而是會拉著同事一起,在共同學習、互相分享、交流「mock」的碰撞和輸出中追根溯源。
在合規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進行創新,2017-2019年,兩年半的時間里,她帶領團隊投入到新一代智慧單證系統的建設項目中。團隊成員一起攻堅克難,對系統功能、邏輯創新改造,通過讀取報文欄位,最終實現自動分報率大幅提升至94%的優秀成果。系統替代人工,自動分發報文,能夠減少人力,同時極大提升跨境業務發起的時效性,實實在在地把專業能力轉換成「生產力」。上線的那一刻,百感交集的她心頭一暖,「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呱呱墜地一樣」。除了實踐方面,遇到值得探討和總結的案例,王幼楠和同事們也會撰稿發表在內部期刊,將一些風險案例信息匯編下發給分行并形成指導性意見,最終把風險信號傳導提示給客戶。
一路走來,王幼楠學會以客戶為先、以客戶為中心,一切的業務變革都旨在為客戶提供更為高效的服務,集中展現了中國人壽及所屬廣發銀行的企業風采。
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她也從一位純粹的銀行人搖身一變成為精專業、懂系統、優服務、更懂產品的全能型選手。她把這歸于自己的“刨根究底”,也歸于國壽廣發讓她找到了如今的工作節奏,這里有著持續的魅力,有無限的發展前景,廣發給了她精進的動力和底氣,“我還有太多可以學的”。
像是一塊海綿被扔進了大海里,王幼楠在自己的領域里十二年如一日“深耕細作、潛心琢業”,貪婪地學而不厭,她的工作陀螺不停旋轉,節點也不斷流轉,是一個沒有閉環的“大工程”,她不會一直停滯在一個地方。
開拓與深耕
從履歷上看,張祖賢的人生好像一個“別人家孩子”的成長范本。本科畢業即進入自帶光環的“四大”做咨詢,過了兩年空中飛人的生活,抱著筆記本電腦在飛機上做PPT,頗有些職場劇里商務精英的風風火火。
但升職后不久,他卻毅然選擇了辭職出國讀研。在許多人眼里,這無疑是冒險之舉。親友們心疼他太愛“折騰”,明明咨詢做得好好的,卻突然要去讀書。事實上,隨著工作的深入,張祖賢開始思考工作對客戶帶來的真實價值。他不想年紀輕輕就圈住自己,在窄小的人生地圖中打轉,他給了自己在30歲之前充分試錯的機會,并決定去解鎖“新地圖”。
他從來不是一個只會埋頭刷題的學生,高中時期,他總是定期在報刊亭買上兩份報紙,一份是環球時報,一份是南方周末,那是張祖賢的精神世界通往遠方的出口,也是他借以保持對周邊世界認知敏銳性的手段。這些年來,他有個習慣,有靈感就迅速記下。電腦里有個文件夾叫“多看點書”,里面列著他的書單,每完成一本書就劃掉它。能夠隨時隨地讀完一本大部頭的書并吸收內化,是張祖賢的“天賦”之一。
2020年8月回國前夕,張祖賢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校內日常課程全部轉為線上,得知畢業典禮取消后,他時隔數月第一次出門,為自己留下了一張畢業照。當時,有許多留學生自發拍照紀念,然后全副武裝乘機回國。
碩士畢業歸國后,張祖賢加入了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宏觀策略研究員。這是張祖賢選擇的一條全新賽道,他認為自己無論是智力還是勤奮程度都只是“普通人”的水準,而投資是一場智力和深耕研究的長跑。而能令他自豪的特質是“不給自己設限,不要臉,也不怕丟臉”。他不沉湎于現狀安穩,也不懼耗費沉沒成本。在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他描述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撲面而來的海量資源和信息中愉快地如饑似渴地學習。
張祖賢把投資研究工作比作“無限游戲”,它沒有明確的邊界和勝利條件,永無止境。不同于咨詢工作中,每一次訪談、每一份PPT和方案,每一份案頭的材料都有其清晰的時間節點,且可以得到相對即時的反饋和效果評價。相對而言,投資研究的時間尺度更長,并非一場路演、一篇研報就指向一次點評和考核,更是對投資理念和人性的長期考驗。在這里,公司給了新員工充分信任的同時,也給了極大的耐心讓新人有足夠的時間成長,用科學而成熟的周期等候一份審慎的投資決策和有效的投資成果。
他在無數次對外輸出的嘗試中錘煉自己的觀點、邏輯和表達,加強對新知識和新信息的理解與吸收,并在與人對接中不停地記錄、消化、溝通,熟悉工作節奏。
加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短短半年,他驚喜地發現,這的確是一個“少有的能將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完美合二為一的”選擇,他能夠感受到自己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中的進步。何況,中國人壽的萬億計巨額長期資金都承擔著來自于投保人的一份份期許和第三方委托人的期望。能夠參與到千百億元的國家“碳中和”、新基建大的投資項目中去,實現長期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背后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效益讓張祖賢倍感值得,那是區別于賺錢本身得來的快樂,“我干的這些活也不是100%為了拿工資,是不是?”
在融入中國人壽的過程中,他發現,不同于對央企嚴肅風格的想象,這里有她年輕化的一面,而他被這種氣質吸引了。作為“國壽N計劃”的管培生一員,他擁有三年的新人培養期,公司為張祖賢等管培生制定了詳細的培養計劃,安排了多位引路人,張祖賢也抓住這一專屬新人的“小灶”機會,時不時地去敲開帶教導師的門。
在日常辦公的地方,張祖賢注意到了公司特制的“國壽丹泉”瓶裝水,這是中國人壽精準對口幫扶湖北丹江口市的落地舉措,每打開一瓶水都意味著一位貧困學生收到十分錢的資助。他也至今還記得等候面試時屏幕上放映的紀錄片《川流不息》——那是一部跟蹤記錄了中國人壽助養的汶川地震孤兒們災后“重生”、跨度長達十年的紀實電影。被助養的孤兒中,最小的當時只有三個月大,有的孩子后來走出汶川,成為了名校碩士、博士,也有個當年收到了照相機禮物的小孩成長為了小有名氣的紀錄片導演。在國壽,他看到了屬于實干派的浪漫和生生不息的溫暖,看到了這里的光。
張祖賢感受到,中國人壽與自己氣質相投。他不僅參加公益咨詢,也曾在2020年初國內疫情肆虐時,與朋友一起想方設法自掏腰包在國外掃街搜羅,把口罩運回國,“這些事情在所謂的精致利己主義下可能會被認為過于理想化”,他想起中國人壽“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的企業文化理念,坦言自己也許現在沒有勇氣和實力去做太多,但終歸會被秉持著這份理想主義和赤子之心的人打動。
“如果火箭上有個位置,你要做的是趕緊跳上去,而不是計較位置好壞?!泵媾R選擇時,張祖賢這樣告訴自己。與張祖賢共同抵達相遇的正是這樣一群人,中國人壽也找到了一群如他一樣純粹的人,李子豪如此,王幼楠亦是如此。
他們都做對了。截至2020年底,中國人壽集團合并營業收入近1萬億元,合并管理資產規模近4.5萬億元,是國內最大機構投資者之一,外界稱之為國內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為行業的領軍者,中國人壽保險、投資、銀行三大業務板塊全線發力,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烙有國壽印記的行業模板,并不斷推陳出新,加強業務協同,力求“重振國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無論是轉換身份重新出發,還是從一而終長足成長;無論是在保險、投資還是銀行板塊,發光發熱、相融共生的他們,盡管曾在不同的賽道埋頭奔跑,但因為共同的韌勁和雄心而殊途同歸。
他們就這樣,一步一步,由一個又一個的國壽人往前推,一代一代,在這場大型的“無限游戲”中堅守前行。他們站在風口上,不僅等風,也合力去成為新的那股風?!皬哪莻€點鋪開去,嘩啦啦的?!笨倸w會有成長,去見證新的人生體驗,去吹向新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