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煎餅…… 從法國菜中吃出“中國味”
法國人對吃飯這件事的認真程度和中國人不相上下,法餐里稀奇古怪的食材也是家常便飯。比如有個傳統館子一開菜單就讓人心驚肉跳:奶酪豬頭肉、奶油雞肝、番茄鴿子心、小牛腎躍然紙上,蔚為大觀
(本文首發于2021年5月2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端來一看,色澤鮮亮,外焦里嫩,嘗一口,肉質松軟,汁料入味,恍惚間吃到了外婆做的東坡肉,甜絲絲又仿佛年夜飯里的冰糖元蹄。
在一家巴黎的小館子里,望著菜單上滿是毫無新意的傳統菜,頓失食欲??吹絇oitrine de porc,尋思了半天,借著不夠精準的法語能力猜測是豬身上的五花肉,遂點之。端來一看,色澤鮮亮,外焦里嫩,嘗一口,肉質松軟,汁料入味,恍惚間吃到了外婆做的東坡肉,甜絲絲又仿佛年夜飯里的冰糖元蹄。如同他鄉遇故知,那道菜的滋味,混雜著驚喜、熟悉、被打開的記憶和異國他鄉的孤獨,仿佛撫慰了游子心底最柔軟的寂寞,層層疊疊地留在記憶里揮之不去,成為至今我心中勝出各式“法國大餐”最難忘的一道菜。
人們通常認為西方人的飲食從食材開始就大不相同,比如牛扒豬扒國人就不大吃。記得剛到美國留學時,迎新的學長帶著大家去超市熟悉環境,告知某些中國人眼中能做出美味的食材在美國并不招待見,比如豬蹄、雞胗等各種內臟,甚至還有雞大腿——美國人更傾向又干又實的雞胸肉,價格低廉,正可以用來充實窮學生們的餐桌。此后和同伴一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