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萍技瘓F副董事長李杰:以前是“師傅傳徒弟”,現在是要智能化傳承
自動化是做人不想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數字化是由數據做決策,智能化是做人不能做的事。
清洗魚可能花一小時,但蒸魚只要10分鐘。大家不能盯著蒸魚的10分鐘,而是要下苦工夫去做很難的基礎建設、數據治理。
未來汽車產業會從硬件轉變為軟件服務業態,所以軟件設施、智能化以及無人駕駛技術都是其中重要一環。
責任編輯:顧策
鴻??萍技瘓F官網
2021年3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文件提出到2023年將初步建成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打造3 -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鯨準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共有637起投資案例,涉及總投資金額2,416.18 億元。
在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的傳統制造企業中,富士康走在前列。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表示,“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能”等概念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一盞明燈。
2021年5月11日,南方周末記者書面約訪鴻??萍技瘓F副董事長、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委員會先進制造與生產專家組成員李杰。
2018年1月20日,在美國從事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研究四十余年的李杰加入富士康科技集團。此前,李杰在美國曾研究汽車自動化生產線,先后受雇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聯合技術公司,回校任教后創辦了智能維護系統中心(IMS),履歷橫跨政府產業界學界,著有《從大數據到智能制造》《CPS:新一代人工智能》《工業人工智能》,這三本書也被稱為“人工智能三部曲”。
在回復中,李杰詳細闡釋了中國制造業走向“智造”過程中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未來方向。
“找數據、治理數據會是重中之重”
南方周末:你當初加入富士康的工業富聯公司不到一年就辭職,能否談談這一選擇的原因?
李杰:我并非辭職,而是從工業富聯升任鴻海集團副董事長,負責整個鴻海集團的工業人工智能建設,符合集團未來3+3的戰略規劃(人工智能、5G、機器人+電動車、數字醫療、芯片),尤其是在工業大數據與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整體設計與協同布局,在集團層面推動鴻海的數字化轉型。
南方周末:富士康“熄燈工廠”被看作工業互聯網典型案例。你認為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的實踐上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還有什么不足?
李杰: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來說,首先要有規模效應,比如說提高一個點的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