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人洪濤:當音樂被看見
過去二十余年,他參與、主導制作的節目覆蓋了至少兩代人的青春。
發自:長沙
責任編輯:周建平
對大部分觀眾來說,電視人永遠藏在節目背后。他們以精密的組織、嚴謹的操作和成熟的制作打造出一檔檔節目。隨著綜藝節目進入“大片時代”,節目制作與資本、大眾產生了更為緊密的聯系,引發越來越多行業內外的興趣。身處其后的節目監制、總導演等節目操盤手或主動或被動出現在臺前,湖南衛視的洪濤大概是觀眾最熟悉的一位。
觀眾對洪濤的熟知,來自于音樂綜藝節目《我是歌手》(后改名為《歌手》)系列。在競演結束后宣讀排名階段,總導演(《歌手2017》后為節目監制)洪濤上臺,用節目20%的時長揭曉每一位歌手的排名。洪濤稱,盡管有些觀眾很煩這吊胃口的把戲,但這是節目競技邏輯的體現,觀眾會通過猜測名次誰高誰低不自覺地參與其中,選手等待和聽到成績的反應也會成為節目的戲劇沖突?!八圃炝斯适赂泻蛻騽⌒??!?/p>
隨著《歌手》受歡迎程度增加、洪濤在節目中露面次數的持續增多,人們發現,這位身高180厘米、聲音極具磁性的中年導演,原來已經在幕后工作二十余年,他參與、主導制作的節目更是覆蓋了至少兩代人的青春。
2000年,洪濤進入湖南衛視擔任音樂節目《音樂不斷》及現場音樂節目《音樂不斷歌友會》執行制片人,很長一段時間內,后者都是華語歌手出片宣傳的第一陣地。他參與了制作具有開創性和巔峰性的2005年《超級女聲》,先后擔任《舞動奇跡》、《挑戰麥克風》、2010年《快樂男聲》、《百變大咖秀(第一季)》及湖南衛視多屆《跨年演唱會》的總導演。2013年,他擔任《我是歌手》總導演、《爸爸去哪兒》節目監制,2017年擔任《歌手》節目監制。此后進入湖南衛視的管理崗位,深度參與創作監制了《全員加速中》、《幻樂之城》、《舞蹈風暴》及正在熱播的音樂節目《誰是寶藏歌手》。
音樂類節目是洪濤傾注心力最多的部分,也是貫穿他職業生涯的一大主軸。洪濤從小喜歡音樂,曾在株洲無線電二廠擔任技術員,他從未放下對音樂的熱愛,將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買磁帶上。他在北方長大,普通話一流。他想過當歌手,曾在酒吧駐唱,擁有良好的聲音條件。這讓他在成為電臺主播的路上省力不少。1991年,他進入湖南經濟廣播電臺工作。他抱著成箱收藏走進直播間,發現整個電臺流行音樂的素材儲備都比不上自己。
擔任電臺主播時,洪濤熱衷于每天分享不同的音樂給聽眾,一年最多休假5天。憑借良好的音樂審美和過硬的專業能力,他迅速成為湖南地區極受歡迎的電臺主播。后受到好友、搭檔王平邀請,調入湖南衛視,成為“電視湘軍”的一員。在“野蠻生長”時期的湖南衛視,音樂既是洪濤的興趣也是他的武器。他的音樂節目之路也由此開始。
在節目制作中,洪濤與團隊一直著力將“音樂”與“競技”結合,圍繞“人”的故事做文章。二者在角力中彼此成就,通過電視語言,音樂被看見,聽覺的刺激轉化為視聽享受。
電視綜藝節目進入“大片時代”之前,“音樂”與“競技”結合的巔峰是2005年《超級女聲》,該節目在2005年夏引發全民熱潮,從節目中脫穎而出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歌手至今仍活躍在華語樂壇。進入“大片時代”后,《我是歌手》復刻了這一傳奇,黃綺珊、林志炫、彭佳慧、李健等資深歌手借此翻紅,開啟職業生涯新階段。鄧紫棋、徐佳瑩等新生代歌手迅速為大眾熟知,成為華語樂壇的中流砥柱。一時間,《我是歌手》被觀眾視為頂級歌手的競技場。
▲ 2013年,第一季《我是歌手》,洪濤(左)與歌手尚雯婕在錄制現場交流 圖/本刊記者 大食
時至今日,讓洪濤依然津津樂道的不是他做的音樂節目,而是剛剛進入電視行業時,他在湖南電視生活頻道《閑情都市》中的一個專題環節《非一般話題》,每期10到20分鐘,以神秘現象為主題,類似后來央視播出的《走進科學》。節目呈現一種現象、兩方觀點,交由觀眾判斷。節目趣味、懸念、思辨性兼具。在一期節目中,洪濤分頭采訪了一位熱衷玄虛之論的作家和反偽科學的獨立學者,就人體神秘現象和氣功展開對論。當期節目播出后,長沙袁家嶺新華書店人山人海,那位學者的書被熱情的觀眾買到全長沙斷貨。
這時的洪濤還是一名電視新人,沒做過采訪、不懂任何電視理論,他帶著兼任剪輯師的攝像完成選題、外采、撰稿、后期成片。他不會用機器、不懂剪輯,但能清楚地提醒攝像要拍哪些素材,剪輯時指出哪個畫面接哪個內容。有期節目臺長看完很興奮,好奇地問他:“你怎么想到要把這不搭嘎的畫面、內容剪在一起?”他答不出來,“好像我天生就是吃傳媒這碗飯的?!?/span>
2021年4月23日,音樂綜藝節目《誰是寶藏歌手》開播,洪濤擔任節目監制。近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