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為什么我不上相?
加強基本功,至少搞清相機的功能和參數,選擇早晨和傍晚的陽光作為人像光源,面部的光影對比不能過大。大家擺pose時,增強自信心和表現力,照相時想點有趣事情,表情動作自然和藹可親。
有些問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碰到,卻輕易就忽略過去。當有人開始為此刨根究底,尋找一個科學的解答,我們才發現,即使是身邊的小事,也這么樂趣多多,奧妙無窮
問:咔嚓!快門按下,又一張照片出爐。左看右看卻覺著照片別扭,胸中暗暗郁悶:為什么我不上相?
【答】
何為“上相”?簡單的說就是“更好看”——照片里的面孔儀態,比真實更美觀可人。那么,模特的因素(暫不考慮美丑)肯定是關鍵。有人不習慣被公眾關注,被拍照不亞于被展覽。擺pose時,陷入自我懷疑——這個動作不好吧,是不是笑得不夠完美,頭是不是抬得太高?于是,交感神經開始興奮——手心后背出汗,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面部動作也不自然了。也有人因此選擇了錯誤的表情,一個永恒的范例就是皮笑肉不笑,如此這般,怎能上相。
相機和環境因素不可小覷,光線、布局、背景、色差、大小、亮度都要考慮到。作為有血有肉的三維物體,照相是把人從三維立體變成某個方向的二維圖像,信息丟失,便存在面目全非的可能。拍攝距離與面部立體結構(五官分布)的關系也要熟稔:近處拍攝時照片會出現微小的枕型畸變,臉會顯得更圓潤,五官更突出。對于五官間距和面部凸凹較大的人來說,很容易變形過度,看起來不夠上相。相反,在遠處拍攝時會產生桶形畸變,使面部看起來較平坦,五官也像是處于同一個平面,對于五官間距較小或者面部較平坦的人來說,照片效果就會打折扣。
此外,我們的視覺系統很挑剔,喜歡“以貌取人”。進化賜予我們的視覺系統良好的識別和抗干擾能力,在各種色差(中午與黃昏)、大?。ㄟh近可產生大小變化)、亮度(白天與黑夜)等情況下,都性能良好。但它也有缺憾,面對“立體與平面”、“靜態與動態”圖像時,容易茫然。人眼看到照片時,大腦會習慣性地把二維復原為三維,自然會產生誤差。例如一張球體照片,盡管大腦還原出來的球體和原來的不同,但大腦對其判斷不會出現大的誤差——球就是球,它是圓的。人就不同了,雖然人還是那個人,但一點細節誤差就會導致大腦對美丑的判斷完全不同。專業攝影師拍出的照片更好看,那是經驗和專業性的功勞,使得他們知道如何減輕或控制偏差。此外,相機鏡頭在四周還存在一定畫面扭曲,偏偏不上相的同學們一般比較低調——都站在隊伍兩邊——這就更不上相啦。
怎樣才能更上相呢?加強基本功,至少搞清相機的功能和參數,選擇早晨和傍晚的陽光作為人像光源,面部的光影對比不能過大。大家擺pose時,增強自信心和表現力,照相時想點有趣事情,表情動作自然和藹可親。
本欄目由科學松鼠會(http://songshuhui.net)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