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視點|尼泊爾政局為何波瀾起伏
議會解體、對總理信任投票、議會重選……近半年來,尼泊爾政局一波三折,變幻莫測。在疫情形勢嚴峻的關頭,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腹地的山間小國,政局緣何波瀾起伏?
責任編輯:姚憶江
5月10日,尼泊爾總理奧利在加德滿都出席議會會議。
三度“看守政府”狀態
在尼泊爾2018年的選舉中,奧利領導的“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派)與普拉昌達領導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達成合作協議,組建奧利聯合政府。奧利(Khadga Prasad Sharma Oli)勝選總理,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ahal)任黨主席。
起初,奧利聯合政府帶領國家積極發展經濟,拓展對外貿易渠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2020年5月尼印爆發卡拉帕尼領土爭議。隨后,奧利聯合政府內部矛盾日趨惡化。2020年12月,奧利總理宣布解散議會,處于“看守政府”狀態,2021年4月重新選舉,奧利聯合政府就此解體。
2021年4月,尼泊爾本應選出新政府。然而,2021年2月,尼泊爾最高法院宣布,奧利總理解散議會的行為違憲,責令眾議院于當地時間5月10日對奧利政府進行信任投票。奧利政府得93票,未能過半,這意味著尼泊爾再次轉入“看守政府”狀態。
依據尼泊爾憲法,如果眾議院內沒有一個絕對多數黨,那么總統可以在眾議院多數派聯盟中,指定兩個或以上領袖出任總理職務。截至2021年5月13日晚,由于缺乏支持,德烏帕(Sher Bahadur Deuba)領導的“尼泊爾大會黨”和普拉昌達領導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多數派聯盟組建失敗。
5月13日晚間,班達里(Bidhya Devi Bhandari)總統宣布“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黨主席奧利繼續擔任總理,新政府內閣部長們宣布就職。根據憲法賦予的權利,尼泊爾總統班達里可以任命眾議院內最大單一政黨領袖出任總理。以這種方式出任總理,奧利必須在一個月內贏得眾議院信任投票。
就在人們期待奧利新政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