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的危機:孩子為什么越來越少了?
按照這一趨勢,也許不久的未來,兒童節只屬于那些高生育率的地方——這個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歸根結底卻是“他們”的。
責任編輯:陳斌
兒童節可能是世界上中最沒有爭議的節日了。不涉及政治,也無關宗教,這個節日只屬于孩子們最純真的笑容。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國家的兒童越來越少了,而且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就是所謂的“人口老齡化”。其實,發達國家國民的平均壽命提升早已趨緩,老人不會憑空增加。所謂“老齡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少了,改變了人口結構。因此,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日本,專門設立了“少子化對策專任大臣”的內閣職位,老齡化問題也是其管轄范圍——減少老人的數量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促進生育,增加孩子的數量。
位居全球發達國家前列的歐美、日韓,生育率全部低于總和生育率2.1的安全線——總和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低于2.1就意味著人口代際遞減,這一指標越低則遞減速度越快。
發達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大體分為三檔水平,第一檔的是愛爾蘭、美國和法國,在1.7-2.0之間,接近正常水平。2012年愛爾蘭的總和生育率達到了1.98,在發達國家中一枝獨秀。愛爾蘭的總和生育率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