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份《民法典》社會認知度報告出爐:婚姻家庭編最受關注

南都訊 記者吳筍林  5月28日,在《民法典》表決通過一周年之際,廈門大學法學院法律傳播研究中心與研究機構“法智融媒”聯合發布了全國首份《民法典》社會認知度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在超5000份的有效調研樣本中,90.79%的人聽說過《民法典》,群眾知曉率非常高。其中,婚姻家庭編的內容最受群眾關注,74.83%的受訪者對婚姻家庭相關內容表示更有興趣。在傳播形式上,77.95%的受訪者傾向于通過視頻形式了解《民法典》,視頻已成為主要的普法傳播形式。

超5000份有效樣本 婚姻家庭編最受關注

記者了解到,本次《民法典》社會認知度調查旨在全國范圍內了解社會公眾對《民法典》傳播的偏好以及對《民法典》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探尋《民法典》傳播內在規律。

調查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象為非法律職業從業人員和未接受過法學專業教育人士,有效樣本共5000多份,調研對象涵蓋34個省級行政區。

報告顯示,90.79%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民法典》。這說明經過一年的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民眾對《民法典》的知曉率非常高,形成了明顯的宣傳效果。

例如,在關于“被高空拋物但沒辦法找到是誰扔的,受害者該怎么辦”的問題中,選擇“起訴整棟樓,個別住戶能夠證明東西不是自己扔的除外”的受訪者達77.38%,反映出民眾對“高空拋物”責任問題的認知程度較高,《民法典》傳播效果不錯。

不過,受訪者對大多數具體問題的回答準確度并不太高。比如,關于未出生的胎兒是否享有繼承權利,約50%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或者不享有;關于“離婚冷靜期”具體是多少天,僅有48.5%的受訪者選擇了30天。

由此看出,民眾對于《民法典》具體內容整體認知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調查還顯示,74.83%的受訪者對于婚姻家庭部分的內容更有興趣,《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最受關注。

《民法典》逐漸成為公共社交話題

超7成受訪者通過視頻形式接受普法

報告披露,65.47%的受訪者表示學習《民法典》會引導他們從法律角度對某一事物進行評判,52.34%的受訪者表示在處理事務時會想到《民法典》是怎么規定的,這說明《民法典》傳播進一步促進了公民守法意識的自覺養成,初步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整體上各年齡段人群表現出的學習、認知意愿還是相對被動,主動了解乃至系統學習《民法典》的人群占比不高。

56.28%的受訪者表示,當閱讀到自己認為有用的《民法典》內容時,他們會將其分享到社交軟件和平臺。39%的受訪者稱對《民法典》感興趣的原因是“關注法治動態,便于社交”,這意味著《民法典》逐漸成為公共社交話題。

報告顯示,受訪者了解《民法典》信息的形式主要傾向于視頻,比例高達77.95%,明顯高于漫畫、海報、圖畫與文字等形式,視頻已成為最受民眾關注的普法傳播形式。

報告最后為《民法典》的傳播提出了系列建議。例如,建議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視頻傳播《民法典》的知識信息密度,借助技術力量為普法短視頻賦能;建議面向社會生活挖掘案例素材,組織線下普法以兼顧不同人群需求;建議將《民法典》相關知識納入青少年教學內容與考試大綱等。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