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三分之二以上參與” :民法典“考驗”業委會
跑腿收費標準為每戶20元,以A小區為例,小區共有3640戶居民,召開一次業主大會,用于請人跑腿的成本為72800元。
兩灣城擁有近1.2萬戶業主,如果按照三分之二回票的要求,相關決議至少需要收回8000張選票才能生效,對于一個積怨多年的大型小區,這無疑難于登天。
然而,令上海業主們頭疼的民法典新規,其立法本意確是“降低表決門檻,提高表決效率”。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3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1年以來,上海過萬個小區業委會陷入某種僵局。
上海有著“業委會之城”美譽。全市1.3萬個居民小區,超過90%成立了業委會。而有數據推算,全中國六十余萬個居民小區,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組建了業委會。
如今,全國業委會遇到了新問題:自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第278條規定,業主共同決定事項須由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參與。
任何一個組織過業主大會的人都會意識到,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投票率。如何理解“三分之二以上參與”,各方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必須收回選票才能算參與,也有人認為送達簽收即算參與,還有人認為送達信箱就能算參與。
無論如何理解,難度都提高了。因而在民法典落地前,不少小區扎堆壓哨開業主大會,以免被新法捆住手腳。
也有小區迎難而上。2021年4月,位于浦東的大型小區A小區根據對新法的從嚴理解,通過了一項工程總造價八百余萬的改造計劃。
對于新法,各地目前各自理解、各自表述、各自執行,但考慮到涉業委會事務本就“吵鬧不停”甚至頻惹官司,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新的業態——第三方跑腿也悄然蓬勃興起。
“吃螃蟹”的小區
還差兩個月,張晴就能卸下業委會主任這副背了五年的重擔。
5月的一個午后,當被問及是否繼續擔任A小區業委會主任時,她長舒了一口氣,“應該不會再干了,我已經努力過了”。
這是一個有16年歷史的小區,2018年,運轉了十余年的技防(技術安全防范)監控設施日益老化,開展技改成為小區的最大公約數。但即便業主在技改上有著廣泛共識,具體如何開展依然困難重重。業委會為此召集了相關專業的業主組建小組。
技改要動用小區維修基金和公共收益,處處都需要得到業主授權。多輪討論后,業委會決定采取相復雜但規范的做法——引入第三方。開業主大會,表決通過招標代理和代建單位,委托代建公開招標產生設計單位,再開業主大會,表決設計方案,再據此做施工招標——一個項目要經過兩次表決、兩次公開招標。
業委會委員對工程項目管理經驗寥寥,即便是專業人士組成的工作小組,也時有不同意見。
“公開透明是解決分歧最好的辦法。”張晴事后總結道。
同合規一樣,“公開”本身就費時費力。方案形成的過程漫長而磨人,直至2019年底,委托代建方案才提交業主大會表決。
也是在這次,A小區引入了第三方公司代為“跑腿”。
這家公司提供的服務名為“代理召開業主大會”,由他們將選票挨戶送達業主家中并回收選票。
“跑腿其實只是這項服務的一部分”,該公司負責人楊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第三方服務于業主大會全流程,包括大會前期策劃流程、形成方案,后期還要做數據統計,處置質疑。
2019年底那次業主大會,跑腿公司采取提前15天公示議題、掃樓兩次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