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浚與靜生生物調查所的云南植物采集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俞德浚(左一)在獨龍江考察時與向導和獨龍族人合影(圖片采自胡宗剛:《云南植物研究史略》)。左三疑為孔志清。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各省中又以云南的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之冠。其地形破碎,環境復雜,氣候多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為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云南植物王國中的寶藏,吸引了大量西方采集家前來蒐集植物標本。近代法國傳教士特拉維(J. M. Delavey,1834—1895)十二年間共收集到的標本數量高達二十萬;英國植物學家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1873—1932)的七次云南采集之旅,共采集植物三萬多號,六千多種;傳奇探險家、植物學家、地理學家、語言學家約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1962)在云南“收獲”植物六萬多號,三千多種。民國以降,中國植物學家們也行動起來,紛紛組織赴云南工作。其中尤以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簡稱靜生所)的采集時間最長、收獲最大。自1932年起的七年間,所長胡先骕連續派出了由蔡希陶(1932—1934)、王啟無(1934—1936,1939—1942)、俞德浚(1937—1938)帶隊的三支“云南生物調查團”。

從云南到北京,全程近三千公里,當時兩地間的通訊以信件為主,現存有關植物采集的資料大多保存于檔案館或專業學術機構中,無緣識荊,倒是偶爾能在拍賣中見到零星的“漏網之魚”。手邊的這封信,即購自于被笑稱為“中文互聯網最賺錢的垃圾回收App”孔夫子舊書網。信中展現了第三次大規模云南采集時,俞德浚剛到昆明的情形。全文如下:

惟義先生大鑒:

故都話別瞬已兩月,臨行諸荷關垂指導感激曷似。此次南行經滬、港、海防,搭滇越鐵路入滇,途中計行廿余日始抵昆明。經海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