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鞏俐想起李白

要是有一天,一個“外國人”出現在新聞聯播的主播臺上,甚至當上了國務院的部長;我們承受得了嗎

責任編輯:蔡軍劍

要是有一天,一個“外國人”出現在新聞聯播的主播臺上,甚至當上了國務院的部長;我們承受得了嗎

如果一種公共議題反復被人拿出來探討辯論,那么理論上大家都應該能夠在這個過程里面發展出更理性的自我了解,學習到更豐富的認知方式??墒且环N議題的循環再現,有時候也是病理性的。

例如鞏俐加入新加坡國籍這件事,網民迅速把它變成一場關于愛國與“漢奸”的辯論。為什么這個國家有那么多人想當“漢奸”?大家又為什么如此關切愛國這個課題?這種議論方式的重復乃至于壟斷,很容易就會阻礙了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甚至包括一些或許會更有趣也更有建設性的角度。比方說人才的競爭。

沒有一個國家不想保有更多的人才,而人才的來源則不外乎自己培育與對外引入兩種。我不知道鞏俐移民新加坡算不算是為新加坡增加了人才,但我知道新加坡在國際人才市場的競爭上從來就處在一個主動出擊的位置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