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如能永耀, 人類將徹底解決能源問題
研究聚變的物理學家中流傳著一個很久的笑話:新聞界又開始報道核聚變技術要在30年后進入實用階段、核聚變工廠即將開工的消息了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太陽的聚變反應,靠重力約束,但仍然需要巨大的空間,才能容納這樣一個高溫物體。
2021年5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該成績打破了2020年年底韓國創造的1億攝氏度20秒的紀錄,將時間延長了5倍??蒲腥藛T稱新紀錄進一步證明核聚變能源的可行性,也為邁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礎。這是人類掌控核聚變的又一次成功突破。
核聚變,指輕原子核,例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合為較重原子核,例如氦。聚變過程,會損失一定質量,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這些質量會轉變為巨大的能量。熱核聚變是宇宙中的常見現象,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熱核聚變反應爐。
人類對核聚變認識,差不多有100年了。1932年,馬克·奧利芬特完成了氫同位素的實驗室聚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