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為何成群地來

我讀英國近代幾位人文學大師的傳記時,發現他們并不都是“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而是有參加不完的社交或宴會,為什么還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責任編輯:蔡軍劍

凡是一個學派最有活力、最具創造性時,一定是一群人不但做著“白首太玄經”的工作,同時不拘形式地圍繞著一兩個中心人物自由地交流、對話

最近我應邀到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作一場大規模的通識教育講座,我的講題是“為什么天才總是成群地來?──漫談學術環境的營造”,在演講中我提到:我們太注重線性的、縱向式的傳習與聽受,往往忽略橫向的、從側面撞進來的資源,事實上這兩者缺一不可,應該交叉循環為用。

我想從幾個事件說起。幾年前,我與一位留英的政治思想史學者談到,我讀英國近代幾位人文學大師的傳記時,發現他們并不都是“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而是有參加不完的社交或宴會,為什么還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我的朋友說,他們做學問是一齊做的,一群人把一個人的學問工夫“頂”上去;在無盡的談論中,一個人從一群人中開發思路與知識,其功效往往是“四兩撥千斤式的”。而我們知道,許多重大的學術推進,就是由四兩撥千斤式的一&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