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先區域,后全球——專訪中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
人民幣國際化最直接的影響是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也因此會讓中國經濟金融體系完全暴露于國際金融市場的可能沖擊之下。
責任編輯:吳傳震
南方周末:為什么東南亞的銀行,無論是當地銀行還是國際銀行或中資銀行,都不能進行人民幣兌換業務,但在商場中的小的貨幣兌換處,都可以隨意兌換人民幣?
曾剛:這些現象,正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夠的表現。貨幣國際化是指一種貨幣在國際范圍內發揮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備等貨幣功能,最終成為被國際市場廣泛使用和持有的國際貨幣的過程。人民幣的在國際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備貨幣等方面所發揮的職能還相當有限,只是局限與周邊國家以及小額交易,仍還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
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個步驟
1、金融機構走出去和國際化
2、次是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
3、后是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
南方周末:人民幣國際化的阻礙和癥結在哪里?
曾剛:造成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國金融體系發展相對落后:
首先,中資金融機構的海外服務能力相對不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