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的選擇
雖然弗里德曼的實證經濟學方法論成功地幫他立足于芝大,但是,缺欠嚴謹數理模型的自由經濟體系,憑何能耐勝過集體主義和命令式經濟制度?若無好的說辭,他對自由經濟的信心又如何能產生?
責任編輯:劉小磊
弗里德曼認為,1929年的大蕭條不是民間創業體制天生不穩定的信號,而是少數人錯誤地對貨幣體系行使巨大力量而造成的
2006年底,弗里德曼與世長辭,《弗里德曼的選擇》也剛好完成。作者藍尼·艾伯斯坦(LannyEbenstein)在序言中說“這并不是一本正式或經過授權的傳記”,很明顯,他不想出版一本更完整的傳記。弗里德曼1999年出版了自傳《兩個幸運的人》,到2006年去世,7年間并沒有太多的新活動。因此,艾伯斯坦把書“聚焦于弗里德曼在經濟領域的研究成果與他倡議自由意志主義概念及政府改革的立場”。
讀者對弗里德曼的經濟理論應該不會陌生。他所領導的芝加哥學派主宰1970-1980年代的經濟學界,而廣義解釋的新古典經濟學派至今仍是霸主。只要稍有點耐心,就可讀懂弗里德曼在經濟理論方面的主張,也會發現他的經濟理論和自由主義分不開。但對他一生宣揚的自由主義,好像就不那么容易搞清楚了。
弗里德曼選擇的自由主義偏向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主張“只要不做傷害人的事,成年人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以任何形式形成的政府都應該扮演更不重要的角色”。這個流派有時被稱為自由主義右派。學派或流派只是個通稱,大師級的學者都有自己的邏輯體系,即使和同流派的學者也存在差異。在自由意志主義的陣營里,弗里德曼的思想算是最左的,自由意志主義右派莫 瑞·羅 斯 巴 德 (MurrayN.Rothbard,1926-1995)就指責弗里德曼骨子里是集權主義和國家主義。
的確,弗里德曼支持過凱恩斯政策和小羅斯福的新政。直到進入芝大后,他才逐漸認識市場和自由經濟。2005年,年老的弗里德曼寫下了一段類似哈耶克口吻的話:“一個以私有財產和自由市場為基礎的體制,是讓人類得以在經濟活動上合作但卻不受壓迫的一種高超手段。它讓分散的知識得以確保每項資源都獲得最有價值的使用,而且以最有效的方式和其他資源結合在一起。……世界上充滿各式各樣偏離完美市場的情況,很多…&helli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