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流離失所的美國人,在路上的悲傷

這是一個不宜“官宣”的事實,無家可歸者已成為加州另一個漸漸失控的“疫情”。

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這些美國最為富裕的人口密集地區,流浪漢聚集人數也明顯更多。這些地區的房價繼續飆升,讓流浪漢尋找安身之處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保守的估計是疫情讓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加了45%左右。

Nomad,這些房車流浪者固然為這個大廈將傾的美國夢配上了哀傷的背景音樂,但又帶著光明的余韻。作家愛默生曾經寫道,“如果沒有得到安頓,他們就只剩下希望?!?/blockquote>

責任編輯:楊嘉敏

近兩年來,走在有硅谷首都之稱的圣何塞13街上,漸漸會心生奇怪的感覺,這似乎不是人行道,而像是某個人家的客廳 。一個老漢坐在一把顯然應該放在客廳的靠背椅上,對面有一老嫗,坐在矮小的圓桌旁,正準備開飯,一個提著馬夾袋,正從馬路對面走來的朋友和他們遙遙寒暄,小桌上甚至還擺放了一盆鮮花。

與此同時,我腳下右邊那簇略有隆起的雜物堆里突然間有了動靜,我愕然地發現從里面鉆出了一個人。這是一個身形碩大的姑娘,下盤敦實,搖搖擺擺地向飯桌走去。這個長度約為十米,寬度四米左右的人行道,此時是這些人的臥室餐、廳和院子,我有一種誤入私人領地的感覺。圣誕時節,他們會在自己居住的人行道區域的公眾綠化帶掛上圣誕彩燈,就像掛在客廳,一閃一閃。

圣何塞13街的無家可歸者 (毛豆子/圖)

無家可歸者成為加州漸漸失控的“疫情”

公共空間漸漸被無家可歸者利用,居民的私人空間同樣也開始被影響到。我臨街的陽臺角落有個瑜伽墊,平時卷起來,一天早餐打開房門,發現那個墊子竟然鋪開著,顯然有人曾在這里逗留過。這讓我想起“Nextdoor”(美國一個鄰里社交App)曾有人發布過一則消息,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她的夜半經歷:有人在午夜敲門,身上背著毯子,當她開門后,那個陌生人解釋道,她是賣地毯的。據說,這是流浪者選擇過夜陽臺的方式,如果按門鈴沒人應答,她們就放心鋪開毯子入睡,如果有人應門,就變身為勤奮的地毯推銷員。在了解這個套路后,我不得不把墊子處理了,并安裝了監控攝像頭。

就在我為半夜不速之客心有余悸之時,另一個鄰居的遭遇讓我釋然:“我的太太早上去衛生間,她魂飛魄散地發現,浴缸里有個不速之客在酣睡!一個服用了冰毒的流浪漢在神志不清的狀況下半夜潛入了我家?!?/p>

這是一個不宜“官宣”的事實,無家可歸者已成為加州另一個漸漸失控的“疫情”。2021年4月15日,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用他好像被砂皮磨過的嗓音在舊金山東灣的一個疫苗注射點宣布:再過兩個月,加州經濟將全部開放,他所管轄的這個州也是目前感染率最低的。貌似州長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危機可以安然度過了,之前有人組織了征集簽名罷免州長的運動,現在看來這大抵是次徒勞的嘗試。但是,成也疫情敗也仇恨,無家可歸者激增將讓紐森的后疫情之路不比之前平坦,畢竟疫情有見效快的疫苗,而社會系統性的失敗猶如緩慢腐蝕身體的惡性腫瘤,它讓社會治安增加了諸多不安全因素。

無家可歸日益嚴重有經濟動蕩、社會失調和日益加劇的貧富分化這些社會宏觀環境因素,外加失業、婚姻破裂、養老金損失或者房價和租金負擔沉重等個人因素,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酗酒、染毒和身患各種精神疾病。在疫情之前,不少流浪者晚上被安置在社會服務部門開設的收容所,至少有張安睡的床,疫情爆發后,為防止感染,這些收容所都被關閉,成千上萬的流浪漢不得不流落街頭。他們中的幸運者尚有房車或者小汽車,其他人只能騎自行車或推起超市購物車,尋找類似大橋下、溪澗邊、人行道、鐵軌旁的安營扎寨地。

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這些美國最為富裕的人口密集地區,流浪漢聚集人數也明顯更多。這些地區的房價繼續飆升,讓流浪漢尋找安身之處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保守的估計是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