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銀元的價值
舊中國是否有將活人用水銀灌死,然后陪葬的案例,暫且不去考證。重要的是它傳達了一個信息:所有的苦難,皆源于饑餓。
責任編輯:馬莉
■另一種敘事
有一本令我至今難忘的小人書叫《一塊銀元》,它講述了一個家庭在饑餓中被奴役的故事。饑餓使他們率先失去了爺爺和奶奶,在逃荒的路上,父親又被匪兵奪去生命,只留下一塊被子彈打了一個缺口的、染血的銀元。即使無衣無食,母親仍然沒有舍得花掉銀元,直到它被惡霸地主李三刀搶走??梢哉f,銀元的意義已經超越貨幣層面,而成為這個家庭的精神圖騰。它上面的血跡,象征著生命的延續與繼承。而它真正的敵人,不是匪兵,而是饑餓。這本書用相對充足的篇幅描寫饑餓。饑餓迫使母親把姐姐賣給李三刀,姐姐卻失去了生命——李三刀用水銀灌死姐姐,讓手持蓮花燈的姐姐為他死去的母親發喪,而姐姐的價值,剛好是那枚有缺口的銀元。
顯然,這是一個經過精心構架的故事,一塊銀元成為整個敘事的線索,顯得天衣無縫。舊中國是否有將活人用水銀灌死,然后陪葬的案例,暫且不去考證。重要的是它傳達了一個信息:所有的苦難,皆源于饑餓。
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饑餓是客觀存在的,而《一塊銀元》則企圖從社會學的角度解讀饑餓。它證明了饑餓是無法回避的,同時想方設法在身體的饑餓與舊的社會秩序之間建立起一個等式,認為它是由歷史環境、社會秩序造成的,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將饑餓與舊制度之間建立起邏輯關系,是《一塊銀元》所要完成的使命。用故事的講述者的話說:&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