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081204)
去餐館吃飯,結賬金額中包含5.5%的營業稅和城建稅;買一包8元錢的香煙,其中就有4.7元是消費稅;買一件100元的衣服,增值稅和城建稅就大約占了16元。因此,對低收入家庭來說,更應該做的是退稅,僅僅通過提高起征點而給予的那一點好處,遠遠不夠。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張 健 何 滿(11.25-12.2)
No.1 降個稅必要,全面降稅負更重要
《新京報》,12月2日,作者:莫之許(原文摘錄)
稅負過高是內需不振的根本原因。減稅勢在必行,但個稅起征點的提高卻不必冀望過高。
通過減稅以刺激內需,其核心在于稅負比例的下降。我國目前共有法定稅種22個,此外,各級政府還擁有預算外收費、土地出讓金、社保收費等收費。如果將上述政府稅費一并計算,我國真實的宏觀稅負可能接近35%。相比較而言,個人所得稅占法定稅收比例不過7%,占宏觀稅負的比例就更低。因此,調整個稅起征點,對拉動消費其實無關宏旨。
尤其是,調高個稅起征點對低收入階層幫助不大。由于中國實行含稅價,因此國人購買的每一件商品,享受的每一次服務,都要向政府交稅。去餐館吃飯,結賬金額中包含5.5%的營業稅和城建稅;買一包8元錢的香煙,其中就有4.7元是消費稅;買一件100元的衣服,增值稅和城建稅就大約占了16元。因此,對低收入家庭來說,更應該做的是退稅,僅僅通過提高起征點而給予的那一點好處,遠遠不夠。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過去政府征管能力低下和民間納稅意愿低落,政府征稅采取的辦法是制訂一個較高的稅率,以保證在低征收率的情況下獲得足夠稅收。但這些年,中國稅收的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