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博科夫在蒙特勒的16年:寫作與捕蝶同在

納博科夫說,優秀的讀者在領悟一部天才之作的時候,不只是用心靈,也不全是腦筋,還要用敏感的脊椎骨去讀的。

不過他也說過,俄國若是沒有發生革命,他自己也許就全身心投入鱗翅類昆蟲學的研究了,根本不會寫什么小說。

責任編輯:楊嘉敏

車站咖啡館里又暖和又亮堂。一張張桌子的木頭都擦得亮光光的,桌上擺著一籃有光紙包裝的椒鹽脆餅。椅子是雕花的,座位雖舊,倒還舒服。墻上有一只雕花的木鐘,店堂盡頭是一個酒柜。窗外正在下雪。”這是海明威在《惠勒先生在蒙特勒掠影》里勾勒出的火車站速寫,彼時他正在蒙特勒山間的CHABY旅館滑雪和小住。雖然時間過去了很久,但如果你今天恰好坐在那間咖啡館里,抬頭望去,舊日的景象仍在,時鐘停擺了一般。再仔細看,這里的桌椅簇新且線條簡潔,破舊一詞不屬于現今的瑞士。

瑞士蒙特勒,那被稱作“五月雪”的水仙花海。 (郭俏供圖/圖)

皇宮酒店

從火車站出來,一層淡藍色水汽永遠彌漫在日內瓦湖上空。沿湖邊一直走,就能到達因拜倫的《西庸的囚徒》而聞名的水中古堡。不得不說,歐洲許多地獄般不見天日的地牢水牢,卻是今日自困者最擅流連的場所,大概蠻荒到極致,最能照見自身吧。

在去的路上,道路左側豁然閃現一棟灰屋頂、黃陽傘、一身明晃晃美麗年代風情的龐大建筑,這就是皇宮酒店了。若晨光慷慨,其附樓“天鵝翼”的屋頂之上,還看得見一柱清透的爐煙裊裊升空,在背后雪山的襯托下,酒店像個熟睡中鼻息均勻的孩子,天光已亮,他還不想醒來。是的,蒙特勒皇宮酒店(簡稱“蒙特勒宮”)就地處這個交通簡單、四下安靜的歐洲角落。作家納博科夫生命的最后十六年,就是在頂層六樓那個淺灰色的窗子里度過。

酒店臥室的陽臺,正對著雪山,他和妻子維拉常常在那里下象棋。 (郭俏/圖)

我跟前臺服務生說約了酒店的公關露西小姐、要去看納博科夫的房間時,他先是眼珠四下滾動,壓住嗓子驚呼了一下:oh lala,隨后麻利地撥了內線。不明所以,大廳里光線暗淡、墻壁上升起浮雕天使,到處都是讓人想一探緣由的可疑表情。納博科夫喜歡上這間酒店,不知道是否也跟它輕易不動聲色的氣質有關。上樓的“走廊如此之寬,容許至少兩位穿鐘式裙的女士并肩行走”。有重達幾噸的筒形吊燈,大理石柱子,許多反光的鏡子、玻璃墻,似乎正暗合這位迷戀機關設置的作家的特性——他的書中不就常常充斥著反射、謎語、流亡者似是而非的回歸嗎?

1959年,納博科夫和維拉首次來到蒙特勒宮。在美國生活了20年后,這對夫婦來歐洲尋找靠近米蘭的新家,他們的兒子德米特里彼時正在米蘭當歌劇演員。經已入住多時的俄羅斯演員烏斯蒂諾夫的推薦,他們很快決定在這個帶著里維埃拉植被氣息的湖邊落腳。哦,等等,提到這個地理名字,誰都忍不住膚淺地聯想一下他那驚世駭俗的《洛麗塔》吧。書中講到發生在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