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于理想化的防艾新策略
格拉尼奇認為,每年一次的檢測和及時治療可以迅速改變艾滋病目前的流行狀態。這一結果是通過一種數學模型獲得的。格拉尼奇的研究非常大膽,但不少科學家對他的防治艾滋病策略并不認同
責任編輯:朱力遠
格拉尼奇認為,每年一次的檢測和及時治療可以迅速改變艾滋病目前的流行狀態。這一結果是通過一種數學模型獲得的。格拉尼奇的研究非常大膽,但不少科學家對他的防治艾滋病策略并不認同
今年12月1日是第20個世界艾滋病日,主題為“全民動員”,旨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推廣“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科學家提出一種防治艾滋?。ˋIDS)蔓延的新策略——全球范圍的艾滋病病毒(HIV)檢測與立即抗病毒治療聯合的策略。根據這一在線發表于11月26日《柳葉刀》(TheLancet)上的研究,到2016年全球新發艾滋病病例將減少95%,到本世紀中葉,全球艾滋病致死人數將減少一半。
若這一結果得以實施,“遠景”鼓舞人心。在日趨嚴峻的艾滋病防治形勢下,它又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呢?理想化的模型
來自WHO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和艾滋病病毒監測中心的魯 本·格 拉 尼 奇(ReubenGranich),正是這一轟動性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每年一次的檢測和及時治療“可以十分迅速地改變目前的流行狀態?,F在,大多數成年人在感染HIV后,沒有得到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會具有持續傳染性,一旦大部分人得到藥物治療,那么不超過5年艾滋病就可根除。而到2016年,艾滋病年死亡率可望降至千分之一以下”。
上述結果,是通過數學模型獲得的。該模型依賴的首要前提是,超過15歲的人群每年都自愿進行HIV檢測。一旦發現被感染,立即實施抗病毒治療。模型中采用的數據全部來自南非,并假定所有HIV感染均通過性傳播途徑。
“格拉尼奇的研究結論非常大膽,讓人眼前一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衛生部艾滋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邵一鳴教授,在讀到這篇論文時說。
若按照此模型提出的方案,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每個人,進行HIV檢測,一旦陽性就使用抗病毒藥物。藥物能降低人體內HIV載量,降低HIV通過性傳播可能性,因此可大幅度降低新發艾滋病患者人數。對此,邵一鳴有不同的看法。“這僅是一個數學模型的推算,是一種純虛擬、理想化的預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