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東僑: 一片鹽堿地長出“鋰電之都”
百年前的東僑,甚至不是一塊塊完整的陸地。它漲潮時是一片汪洋,退潮時是淺海灘涂。
曾毓群這次回鄉投資,無意中影響了未來十幾年東僑的發展方向。
“鋰電新能源產業為東僑貢獻了超七成的工業產值、六成的財稅收入、五成的固定資產投資?!?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10日《南方周末》)
發自:福建寧德
責任編輯:顧策
李偉在南加州圖書館網站瀏覽時,發現的清末民初寧德縣城全景圖。
2017年,李偉在同樣位置拍下了寧德全景照。與百年前不同,農田變成了城區民居,遠處的東僑已被樓盤遮擋。
2021年6月,寧德時代(300750.SZ)成為創業板首個突破市值萬億的公司。在云集金融股和白酒股的A股萬億市值俱樂部里,這是第一次出現科技股。
這家明星公司卻生長在一個小地方——福建東部寧德市的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東僑”)。
寧德也被稱為“閩東”,位于福建省會福州和浙江溫州之間,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紅軍長征前曾是中國八個革命根據地之一。長期以來,“老少邊窮島”一直是對寧德的形容詞。直到2009年,寧德才擁有第一條鐵路,其GDP也長期在福建省9個地級市中排名倒數。
寧德城區向東大約9公里,就能到達靠海的東僑工業園區。這段不長的路,卻要穿過兩條隧道。與其他連片的行政區域不同,僅40平方公里的東僑,竟管轄著4個并不相連的地塊,其中兩塊還尚待開發,已開發的工業區和生活社區相距近10公里,就像一塊塊嵌在寧德城區的飛地。
一名東僑公務員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開發區的辦公群叫“東瞧西望”,“就像是寧德這座城市為了發展,往東延伸出的‘手’”。
東僑工業園區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大約是33個故宮的面積。這片只占寧德0.3%的工業土地,2020年產值達到235億,貢獻出了全市9%的GDP。東僑與它承載的新能源產業,正在成為寧德的新名片。
但百年前的東僑,甚至不是一塊塊完整的陸地。它漲潮時是一片汪洋,退潮時是淺海灘涂。
百年前的東僑
80后的李偉,大學畢業后就回到家鄉寧德工作。受父親影響,李偉對寧德當地歷史產生興趣。工作之余,他開始收集各種關于寧德的老照片及史料。
2016年,李偉在瀏覽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網站時,意外看到了一幅民國時期《中國福建的田園風光》的老照片。
“山巒輪廓和幾個標志性歷史建筑一對比,就認出了這是蕉城(寧德主城區)?!闭劶斑@個發現,李偉至今還略帶激動。
在網站繼續翻閱的過程中,李偉又看到一張反映福建田園風光的照片,發現竟然與此前一張能組成嚴絲合縫的全景照。這是一張退潮時的照片,近處有廣闊梯田,綿延到鱗次櫛比的民居,遠處退潮后的河道清晰可見。
據史料記載,這條水道曾是寧德舊縣城通往外界的一條海上通道。寧德背靠不凍不淤的三都澳港口,清末海禁開放后,三都澳地區成為茶貿生意的重要窗口,也曾是當時福建的三大海關之一。
巧合的是,十年前,李偉父親李懷涌在逛書店時,翻到了一本名為《尋找1906-1909: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的書,也意外發現了一張寧德的老照片。
與李偉獲得的照片相比,兩幅照片拍攝角度相近,都是從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