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基辛格之死
一起嚴重的醫療事故讓歐美等國家基因治療研究陷入低谷,幾乎葬送了基因療法的前程。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1990年,基因療法在一個叫德西爾瓦的4歲小女孩身上取得成功,使得她從致命遺傳病中得以重生。這極大地激起了科學家們開發基因療法的熱情。一時間,針對各種遺傳病甚至癌癥的基因療法進入臨床試驗,到20世紀90年代末,基因療法臨床試驗數量已激增到300起以上。一些無計可施的患者及家屬也對基因療法翹首以盼,大家對其中的潛在風險卻視而不見。美國男孩杰西·基辛格(Jesse Gelsinger)成為基因治療風險的第一個受害者。
1999年剛滿18歲的基辛格是一名大一新生,出生于美國的亞利桑那州,2歲多時被確診患有一種罕見遺傳病——鳥氨酸轉氨甲酰酶缺乏癥。鳥氨酸轉氨甲酰酶只在肝臟中合成,主要負責在尿素循環中用氨和鳥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瑩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