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吧!摔跤爸爸——摔跤手培養出兩名音樂家

那些年陪伴兒女練琴,幾乎沒有個人時間,他并不覺得自己是在作犧牲,“音樂是我的愛好,培養孩子是我的責任,這兩件事情融在一起了?!?/blockquote>

發自:沈陽

責任編輯:黃劍

▲78歲的范世煌依然保持好身材

銀幕上,短發女孩將對手攔腰抱起,漂亮地給出一個過背摔,哨聲響起,她贏得了勝利。女孩將獎牌遞給父親,父親用手撫摸她的頭頂,說:“你是我的驕傲?!?nbsp;

這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的結尾??措娪皶r,指揮家范燾幾度熱淚盈眶,電影里父親訓練女兒摔跤的畫面,就好像自己小時候父親訓練他和妹妹彈琴一樣。散場后,他立刻給父親范世煌打了個電話:“你一定要去看這個電影?!?/p>

范世煌從來不看電影,他以為電影票價像音樂演出票一樣,最便宜的也要180元。但放下電話,他馬上跑到小區對面的電影院買了張票??赐旰?,范世煌也哭了。

范世煌生于1943年,在上世紀60年代的沈陽,他因為摔跤而成名,得到“跤王”董永山的賞識,加入沈陽市中國式摔跤隊,拿了遼寧省冠軍。1966年,摔跤隊解散,他回到工廠做臨時工。

不能摔跤了,但音樂之夢還能繼續,范世煌憑借自學的手風琴技藝參加文藝匯演,在動蕩年代尋得一方安穩的角落。有了孩子以后,他將音樂夢傳遞給他們,后來,兒子范燾成為國家一級指揮家,女兒范聰赴美留學,成為知名鋼琴演奏家。

一些朋友對范世煌說:“你也是‘摔跤爸爸’?!?/p>

范世煌回答:“我比‘摔跤爸爸’還要厲害,一個人練體育,最多練到二三十歲,但我為孩子選擇的音樂,可以陪伴他們一生?!?/p>

傍身之技

兒子范燾6歲時,范世煌決定讓他改學手風琴。

作為一名摔跤手,范世煌在此前一年便開始訓練范燾打拳,想讓他繼承自己運動員的衣缽。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范世煌自小喜好運動,小學的時候家里窮得經常吃不上早飯,餓著肚子也要吊單杠。初中的時候上課睡覺,下了課就直奔乒乓球臺。后來去了工廠,滑冰、舉重樣樣在行,業余學摔跤,被遼寧“跤王”董永山特招進沈陽市摔跤隊。過往經歷依次排開,范世煌覺得兒子也應該有運動天賦。

▲1961年攝于沈陽,18歲的范世煌   圖/受訪者提供

1974年,摔跤訓練未滿一年時,一個朋友的兒子從丹東市來沈陽音樂學院找老師學鋼琴,范世煌陪著一同去。他特別驚訝地發現,在鋼琴“貴得像直升機一樣”的年代,沈陽音樂學院每個教室都有一臺,他立刻斷定“這個地方不得了”。

“我很小的時候就想,所有的人全是光屁股來的,為什么這個人能行,那個人不能行?”范世煌想,他的兒子也要學音樂,要上沈陽音樂學院。

手風琴是現成的,范世煌自己也練琴。那時候工廠和學校匯演,手風琴是常見的伴奏樂器,方便攜帶,音色豐富。上學時看老師拉琴,范世煌就惦記上了。1960年左右,他花了一整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架,沒有老師教,自己琢磨著練。他有一個“五年計劃”,一天拉五個小時,五年不行就再練五年。

在摔跤隊時,全隊每天在北市場舉行“撂地兒”表演,別的隊員在等待上場的間隙打撲克,范世煌就在一邊拉手風琴。教練特別損地跟他開玩笑:“挺粗的腿把子,愣裝細狗?!币庵杆粋€練摔跤的粗人,非要像文化人一樣學拉琴。

決定讓范燾也練琴的時候,范世煌的“五年計劃”已經開展到第三輪,他拉得很好,加入了市工人業余歌舞團。但怎么教兒子,他沒有經驗,也無人可問。他的父親曾服役于國民黨軍隊,1950年去了菲律賓,再沒回來。

范世煌嘗試把自己的經驗復制到孩子身上。范燾6歲時,體重24公斤,每天要背著12公斤的手風琴練6個小時。有一天范燾從早上開始練琴,到下午吃飯時,突然說吃不下,想睡覺。范世煌看兒子的臉色像是生病了一樣,心說“壞了”。第二天起床一看,范燾又跟沒事兒一樣,范世煌才放下心來,“小孩子就是恢復得特別快?!?/p>

1981年,范世煌把范燾送入了沈陽音樂學院附中,這時女兒范聰6歲,也到了學琴的年紀。范世煌在手風琴、小提琴、鋼琴之間選擇,最終讓她練鋼琴,每天同樣至少練6個小時。

范世煌一共陪兒女們練了12年琴,回過頭想,覺得自己做得對。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